美国公布年度最安全车型 30款入围/国内多数有售

安全测试原创

石瑞

高级编辑

2018-12-30

网通社梳理后发现,包括全新宝马X3、奔驰GLC、丰田亚洲龙、起亚Optima、全新雷克萨斯ES等在内的30款车获得此奖项,所有参试车型在碰撞测试中均能对乘员提供

导语

长期以来各车企通过不断提升品牌形象及产品品质来吸引消费者,但车辆的安全性还是目前最关注的;拥有一台安全性能较好的车,往往能够避免事故的发生或是在事故中尽可能降低车内乘员受伤风险。近日,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发布了2018年度顶级安全奖(2018 TOP SAFETY PICK+)。

网通社梳理后发现,此次共有30款车获得此奖项,所有参试车型在碰撞测试中均能对乘员提供充分的防护。获奖车型中,全新雷克萨斯ES、全新宝马X3、5系、奔驰GLC和E级等21款产品国内市场均有销售。

2018美国30款最安全车型
品牌 车型 级别
本田  Insight 紧凑级轿车
现代 领动
索纳塔 中型轿车
捷恩斯G70
捷恩斯G80 中大型轿车
捷恩斯G90
昂希诺 紧凑级SUV
全新胜达 中型SUV
讴歌 RDX
起亚 索兰托
全新福瑞迪 紧凑级轿车
K5 中型轿车
极睿 紧凑级SUV
极睿插电混动
马自达 CX-5
斯巴鲁 XV
翼豹 紧凑级轿车
翼豹旅行
WRX
力狮 中型轿车
傲虎 中型SUV
Ascent 中大型SUV
丰田 新凯美瑞 中型轿车
亚洲龙 中大型轿车
雷克萨斯 ES
宝马 全新5系
X3 中型SUV
奔驰 GLC
GLE 中大型SUV
E级 中大型轿车
制表:网通社 Internet Info Agency

此次碰撞测试车型包含紧凑级轿车、中型轿车、中大型轿车、紧凑级SUV以及中型SUV。其中,在正面25%、正面40%、侧面碰撞等多项环节,30款车在考核中均拿到良好的成绩,在碰撞中能为车内模拟乘员假人提供充分的保护。最能考察车辆在撞击后对车内乘员保护的是正面25%小面积碰撞测试,下面我们就为大家解析各参试车型在此项严苛碰撞测试中的表现。(注:在美国参加测试车型的最终碰撞成绩仅供国内消费者参考)

25%小面积碰撞解读

正面25%小面积碰撞测试是指受测车辆以时速约64公里/小时的速度,用车辆前端驾驶员一侧大约车宽25%的面积撞击一个1.6米高的刚性障碍壁。由于避开主要的正面吸能区域,所以前部车架几乎吸收不到碰撞能量,障碍物会直接撞到驾驶室上。导致车轮更易侵入驾驶舱以及转向柱仪表盘等部件更容易移位。

在同等速度下,25%偏置正面碰撞比40%偏置正面碰撞,对车内乘员造成的伤害严重得多,对驾驶舱要求的强度也要远远高于40%偏置碰撞。

1、现代紧凑级轿车 领动(国内售价:9.98-15.18万元)

撞击时新款领动的正面安全气囊和侧气帘均及时弹开,碰撞后新车的车头前部缓冲吸能区在碰撞时吸收了大部分正碰能量,降低了冲击力对驾驶舱造成的伤害和变形程度,使驾驶舱受到的撞击能量减弱并保持了较良好状态。撞击后2018款领动的A柱有较为明显变形,但驾驶舱空间状态良好。

由于撞击力较为强大,新车的车门铰链柱、转向柱、仪表板等部件发生一定程度变形入侵,但均在安全范围内。其中仪表板和上部铰链柱入侵范围值分别为3厘米和2厘米,转向柱则保持在原位,未发生入侵。

新车在撞击时正面安全气囊和头部侧气帘均及时弹出,同时车内模拟驾驶员假人头部的惯性运动控制得相当好,没有发生过度偏移。正面安全气囊及时弹出为头部提供足够的防护,头部侧气帘覆盖面也非常到位,气囊和气帘配合将假人头部固定在安全空间内,避免碰触车内结构而产生伤害。

碰撞后新款领动的驾驶员腿部空间受到车门边框、铰链柱、仪表板下端部件等不同程度的变形后入侵;虽然膝部气囊及时弹出,但根据撞击后数据显示,假人腿部仅能受到最低程度的防护。

2、现代中型轿车 索纳塔(国内售价:16.98-24.98万元)

由于正面25%小面积碰撞的撞击力集中在车头最左侧约25%的范围内,避开了主要的正面吸能区域,这就意味着受测车辆的缓冲吸能区更小;前部吸能溃缩的纵梁几乎吸收不到碰撞能量,撞击时车轮更易侵入驾驶舱,转向柱、方向盘以及仪表盘等部件更容易移位。在撞击后,现代索纳塔发动机舱因吸收了正碰能量,导致和A柱受到较大冲击力后发生变形。

撞击中,索纳塔的正面安全气囊和头部安全气帘均能及时弹出形成保护,使车内乘员头部处于安全位置。但因撞击力较为强大,新车的车身结构发生明显变形。不过车门边框、转向柱、仪表板等部件虽然发生不同程度入侵,但均在安全范围内,所以驾驶舱空间基本保持了较为良好的状态。其中该车上端铰链柱和仪表板分别入侵11厘米和9厘米,转向柱则入侵4厘米。

索纳塔在撞击时正面安全气囊和头部侧气帘均及时弹出,同时车内模拟驾驶员假人头部的惯性运动控制得相当好,没有发生过度偏移。正面安全气囊及时弹出为头部提供足够的防护,头部侧气帘的覆盖面也非常到位,气囊和气帘配合将假人头部固定在安全空间内,避免碰触车内结构而产生伤害。

碰撞后现代索纳塔的驾驶员腿部空间受到车门边框、铰链柱、仪表板下端部件等不同程度的变形后入侵,但腿部空间仍保持了较为良好的状态。同时在撞击时,该车的膝部气囊及时弹出对模拟驾驶员假人的腿部提供防护。

3、现代小型SUV 昂希诺(国内售价:12.99-15.59万元)

现代Kona在正面25%碰撞中,车头前部缓冲吸能区吸收了大部分正碰能量,降低了冲击力对乘员舱造成的伤害和变形程度;撞击时这款SUV的正面安全气囊和侧气帘均及时弹开,为模拟驾驶员假人头部提供良好的保护。碰撞后虽然该车的A柱变形较为明显,但乘员舱空间仍保持良好状态。

由于撞击力较为强大,新车的车门铰链柱、转向柱、仪表板等部件发生一定程度变形入侵,但均在安全范围内。其中,仪表板和上部铰链柱入侵范围值分别均9厘米和8厘米,转向柱入侵范围3厘米。

现代Kona在撞击时正面安全气囊和头部侧气帘均及时弹出,同时车内模拟驾驶员假人头部的惯性运动控制得相当好,没有发生过度偏移。正面安全气囊及时弹出为头部提供足够的防护,头部侧气帘的覆盖面也非常到位,气囊和气帘配合将假人头部固定在安全空间内,避免碰触车内结构而产生伤害。

碰撞后现代Kona的驾驶员腿部空间受到车门边框、铰链柱、仪表板下端部件等不同程度的变形后入侵,但腿部空间仍保持了较为良好的状态。在这项测试中,车内模拟驾驶员假人的腿部和脚部均为良好状态。

4、起亚中型SUV 索兰托(国内售价:22.68-31.38万元)

由于正面25%小面积碰撞的撞击力集中在车头最左侧约25%的范围内,避开了主要的正面吸能区域,这就意味着受测车辆的缓冲吸能区更小;前部吸能溃缩的纵梁几乎吸收不到碰撞能量,撞击时车轮更易侵入驾驶舱,转向柱、方向盘以及仪表盘等部件更容易移位。在撞击后,全新索兰托发动机舱因吸收了正碰能量,导致和A柱受到较大冲击力后发生变形,但变形并不明显。

撞击中,索兰托的正面安全气囊和头部安全气帘均能及时弹出形成保护,使车内乘员头部处于安全位置。但因撞击力较为强大,新车的车身结构发生明显变形。不过车门边框、转向柱、仪表板等部件虽然发生不同程度入侵,但均在安全范围内,所以驾驶舱空间基本保持了较为良好的状态。其中该车上端铰链柱和仪表板分别入侵5厘米和6厘米,转向柱没有发生变形。

起亚索兰托在撞击时正面安全气囊和头部侧气帘均及时弹出,同时车内模拟驾驶员假人头部的惯性运动控制得相当好,没有发生过度偏移。正面安全气囊及时弹出为头部提供足够的防护,头部侧气帘的覆盖面也非常到位,气囊和气帘配合将假人头部固定在安全空间内,避免碰触车内结构而产生伤害。

碰撞后全新索兰托的驾驶员腿部空间受到车门边框、铰链柱、仪表板下端部件等不同程度的变形后入侵,但腿部空间仍保持了较为良好的状态。在这项测试中,车内模拟驾驶员假人的腿部和脚部均为良好状态。

5、起亚中型轿车 K5(国内售价:16.48-23.98万元)

由于正面25%小面积碰撞的撞击力集中在车头最左侧约25%的范围内,避开了主要的正面吸能区域,这就意味着受测车辆的缓冲吸能区更小;前部吸能溃缩的纵梁几乎吸收不到碰撞能量,撞击时车轮更易侵入驾驶舱,转向柱、方向盘以及仪表盘等部件更容易移位。受到撞击后,起亚K5 A柱发生较为严重变形。此外,测试车的左前车轮明显位移变形。

在受到强烈的撞击后,车身结构发生不同程度变形。其中,起亚K5在撞击后仪表盘向驾驶员方向推进了9厘米,转向柱的入侵范围是4厘米,均在安全范围内。同时,该车驾驶舱基本上保持了良好的状态。

在撞击过程中,起亚K5驾驶员模拟假人的头部惯性运动控制得相当好,没有发生过度偏移,同时正面安全气囊及时弹出为头部提供足够的防护;假人头部碰触到气囊后虽有反弹,但头部侧气帘的覆盖面非常到位,气囊和气帘配合将假人头部固定在安全空间内,避免碰触车内结构而产生伤害。

碰撞后起亚K5驾驶员腿部空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车身部件入侵,虽然车身部件下铰链柱入侵14厘米,但根据数据读数显示在撞击过程中起亚K5内模拟驾驶员假人腿部在安全范围内。

阅读全文(1/4)
第一页:美国公布年度最安全车型 30款入围/国内多数有售
第二页:极睿/XV/力狮/傲虎/WRX
第三页:凯美瑞/全新ES/宝马5系/X3/GLC/GLE
第四页:G80/G90/福瑞迪/翼豹/翼豹旅行/Ascent
相关标签
碰撞

相关车型

宝马5系

宝马5系

43.99 - 52.59

精彩推荐:

分享到

取消写评论提交

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