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8年,国内乘用车市场经历了整体销量下滑、进口汽车关税的改革以及合资股比开放等事件,变革可谓是巨大的。而伴随着整个行业的变革,汽车圈儿在过去一年中也发生了不少“大事件”,网通社通过梳理后发现,这些“大事件”中仍有一些处于悬而未决的状态,而这些悬念能否在2019年揭晓最终的结果,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猜想。
导语3、FF后续将如何发展
2018年6月25日,恒大集团旗下的恒大健康以67.46亿港元收购Season Smart Limited(香港时颖公司)100%的股份,间接获得掌握着Faraday Future(中文译为法拉第未来,简称FF)的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权,此举也意味着恒大集团正式进军汽车领域。
在恒大入驻FF后,双方经过了一段甜美的蜜月期。2018年7月中旬,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一行造访位于洛杉矶的FF总部进行视察,FF方面表示,欢迎恒大健康作为新的战略投资方,将共其同打造下一代的共享智能出行生态,并称恒大将会在资金、生产基地建设、产品销售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支持。
2018年8月14日,恒大法拉第未来智能汽车(中国)集团还在广州恒大中心正式揭牌,同时公布了未来十年的战略规划。当日,贾跃亭也表示,FF 91首台预量产车(FF 91 First Pre-Production)下线,广州南沙工厂将成为FF的中国本地化生产和后续产品的制造的重要基地。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恒大在入驻FF三个多月后,双方的关系便急转直下。
2018年10月7日,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时颖公司于2017年11月30日与Faraday Future原股东(FF Top Holding Ltd.,实际控制人为贾跃亭)订立合并与认购协议,时颖公司在3年内投资20亿美元,占合资公司Smart King Ltd.45%股份,按照协议约定在2018年底前支付8亿美元、2019年支付6亿美元、2020年支付6亿美元。
时颖公司在2018年5月25日已提前支付完毕2018年底前应付的8亿美元。2018年7月,原股东提出时颖公司的8亿美元已基本用完,要求时颖公司再提前支付7亿美元。时颖公司为了最大限度支持SmartKing的发展,与Smart King及原股东签订了补充协议,同意在满足支付条件的前提下,提前支付7亿美元。
原股东利用其在Smart King多数董事席位的权利操控Smart King,在没达到合约付款条件下,就要求时颖公司付款,并以此为藉口于2018年10月3日向香港国际仲裁中心提出仲裁,要求:1)剥夺时颖公司作为股东享有的有关融资的同意权;2)解除所有协议,剥夺时颖公司在相关协议下的权利。恒大健康发布的这一公告表明了自己为何没能遵循FF的意愿,进行提前支付款项。
而在FF看来,恒大不予支付的原因,并没有这么简单。
2018年10月8日,FF对此进行了回应,称“FF解除所有协议”的唯一原因是恒大未能实现其意图,继而拒绝支付其已同意支付的资金。FF表示,虽然FF和公司创始人贾跃亭已经如期完成了2018年7月投资方提出签署的三方协议中要求的全部支付条件,除了首笔8亿美元投资之外,恒大未能兑现向FF支付任何额外资金的承诺,反而试图获得对FF中国和FF所有IP的控制权及所有权。在这期间,恒大也阻止FF接受任何来自其他来源的直接融资。
2018年10月25日晚间,恒大健康发布公告称,时颖公司收到紧急仲裁的结果,仲裁员驳回Smart King彻底剥夺时颖公司融资同意权的申请,并驳回临时提出的解除时颖公司资产抵押权的新申请。公告中还指出,仲裁员同意Smart King进行有严格条件的融资,Smart King在最终仲裁前对外融资额不得超过5亿美元。虽然FF的申请被驳回,但其在最终仲裁前,获得了可以融资的资格。
FF与恒大的博弈已经持续了数月,双方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性意见。就当大家认为双方的博弈会持续很久之时,事情却迎来了转机。2018年12月31日,恒大健康发布公告表明,FF与投资方时颖公司正式签署新的合作协议,终止原有投资协议,终止诉讼,释放了资产保全质押权与股权融资权。虽然双方现阶段已经签订了重组协议,但此前的裂痕是否会影响到之后长期的合作,还是充满着疑虑。
FF与投资方时颖公司正式签署新的合作协议,终止原有投资协议,终止诉讼,释放了资产保全质押权与股权融资权。和解后所有原协议立即终止。FF已有预量产车下线,计划年内量产并交付FF 91。但资金问题仍是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
小结:与恒大的“纠缠”暂告一段落,对FF来说,接下来最重要的工作莫过于年内量产并交付FF 91。目前,资金问题仍是阻碍FF进行下一步动作的原因,FF也在积极的寻找投资方以缓解当下的财务压力。以当前情况来看,FF的未来发展依然未见明朗,虽然与恒大的关系暂时得到缓和,但FF 91能否顺利交付,资金问题何时能得到解决,仍是未知数。
4、奔驰能否在年内扩大股比?
北汽集团与戴姆勒拥有多家合资公司,其中包括北京奔驰、福田戴姆勒、福建戴姆勒以及梅赛德斯-奔驰租赁公司等。其中,北京奔驰作为最重要的乘用车生产企业,北汽集团股比占51%,戴姆勒大中华区投资公司和戴姆勒股份共占49%。
2018年12月4日,有媒体报道,北汽集团合作伙伴戴姆勒集团已经提出有意增加双方合资公司的股比。据称,戴姆勒希望将其在北京奔驰的股份从现有的49%增加到65%以上,试图拥有更大的控制权,但目前双方就此事处于探索阶段。对此,网通社第一时间向北汽集团及戴姆勒股份公司求证,双方对此均不予置评。
双方均表示,将一如既往保持良好合作关系,不断推进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作为合资合作伙伴,戴姆勒与北汽集团有着长久的合作历史。并且在2017年6月,双方还进一步深化合作,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2018年2月份,北汽集团还宣布,北汽和戴姆勒将投资119亿元为北京奔驰建立新的汽车生产基地。此次戴姆勒有意增持股比,与国家近年来逐渐开放的政策不无关系。
2018年4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表示,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将把制造业开放作为一项重点,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合资股比限制。
对于戴姆勒来说,宝马集团此前增持股比的案例,或许也是其积极着手此事的原因。2018年10月11日,宝马集团宣布将以36亿欧元(约288亿元人民币)收购华晨宝马部分股权,使其在华晨宝马的持股比例从50%增至75%。宝马也成为了中国合资车企股比限制放宽后受益的首家外企。
小结:随着汽车行业股比限制的逐步开放,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外车企会对此进行考量。而宝马集团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也为后来者探明了道路。虽然戴姆勒和北汽集团均未对增加双方合资公司的股比一事进行明确回应,但从整个大环境来看,戴姆勒增持股比或将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