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莫让维权行为走样 变为恶意抹黑的敲门砖

莫让维权行为走样 变为恶意抹黑的敲门砖

赵明广2019-10-15 10:32:17加关注

不久前,一份证明信在微信朋友圈火了,并被称为“史上最强派出所证明”。女快递员聂某送快递时,由于包装破裂,导致客户收到的芒果少了1个,双发在多次商定解决办法的过程中,事件发酵以至于客户向派出所报警,派出所出面并了解真相,决定开具证明信为快递员化解尴尬境地。

导语

不久前,一份证明信在微信朋友圈火了,并被称为“史上最强派出所证明”。女快递员聂某送快递时,由于包装破裂,导致客户收到的芒果少了1个,双发在多次商定解决办法的过程中,事件发酵以至于客户向派出所报警,派出所出面并了解真相,决定开具证明信为快递员化解尴尬境地。

事件本身客户并没有对快递员或者品牌进行恶意维权,但是却引发了公众对“恶意维权”的探讨,引人深思。事实上,近年来各行各业所涌现出的恶意维权事件屡见不鲜。以汽车行业为例,大量恶意维权、过度维权的事件轮番上演,似乎已成行业之殇。

据此,人们不禁要问:汽车行业恶意维权现象何时能休?

满电


汽车行业饱受恶意维权之苦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消费者购买力的上涨,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市场。同时,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上涨,带动汽车行业产品投诉比例近年来逐渐上升。消费者懂得用差评、投诉、起诉等手段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校正企业经营行为,使其保持在合法轨道,这本是好事儿,但其中涌现出的恶意维权现象,却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贵阳车主杨某花费550万购入一辆宾利汽车后,无意间发现车辆曾有2次维修记录,杨某认为经销商对其进行了销售欺诈,给其造成了巨大损失,遂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退还价值550万元的车辆,并三倍赔偿1650万元。经销商一审败诉,随即提请二审。2018年11月30日,备受关注的“宾利天价赔偿案”最终结果出现大反转,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判决,认为上述维修属于车辆交付前的正常PDI检测,经销商并不构成对消费者欺诈,赔偿1650万元的一审判决被撤销。

今年3月,微信公众号“豆豆在哭”发布文章,认为其购买的奥迪车辆存在气味问题,导致其患上了白血病,据此,“豆豆在哭”一方面不断发布文章,挑动其他奥迪车主共同声讨奥迪,另一方面,不断向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等相关单位施压,意图通过舆论绑架,逼迫企业就范。但经权威第三方机构检测,奥迪车内空气质量合格,并无证据证明用户患病与奥迪车内气味存在关联。此事在网络发酵半年之久,对奥迪品牌造成的伤害恐怕也难以估量。

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2013年7月,消费者姜某怀疑在某汽车销售公司购买的路虎越野车为拼装车,将后者起诉至法院,要求退一赔三。在销售方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后,法院判决原告败诉,承担案件受理费55858元。2015年5月,一福特探险者车主因汽车自燃问题纠集十几名社会人士到4S店前打横幅放哀乐维权,直到打伤一名进店的消费者,被当地公安以涉嫌妨碍公司经营罪刑拘。2016年1月,国内首例4S店状告车主过度维权案在深圳宣判。4S店胜诉,车主被判道歉并赔偿3000元。

那么,究竟是什么助推了大量恶意维权事件一再反复上演呢?

汽车恶意维权事件背后的多重利益纠葛

俗话说“事出反常必有妖”,老话也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儿”。汽车行业过度维权、恶意维权事件反复上演,很显然都逃不开各种利益的纠葛。

首先,是希望借此谋求本不应得的利益。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将原先对经营者欺诈行为的惩罚,由“退一赔一”修改为“退一赔三”,这一下子仿佛让很多人看到了“生财之道”。由此,很多汽车品牌、经销商也频频陷入“被欺诈”的境地。以前述宾利车主为代表的大量要求“退一赔三”的案例不断涌现,其原因也正在于此。

满电

其次,是互联网乱象给某些人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的匿名性和开放性,给非法参与者提供了可乘之机。部分用户在不合理的维权诉求得不到满足之后,便频频借助网络煽风点火,操纵水军发起攻击,希望借此让相关机构和企业感受到压力,进而屈服。此外,这部分人还深谙群众“天然同情弱者”的心理,将自身包装成受害者,误导群众去鞭挞企业或经销商。奥迪气味事件便是最好的典型。

第三,借机对企业或品牌进行抹黑。汽车行业的恶意维权案例中,有些人是抱着“有枣没枣打一杆”的心态,谋求不属于自己的利益。还有部分案例,则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就是要通过这些行为,对车企进行恶意抹黑,发起维权行为的用户,只是充当了打手,真正的幕后黑手则隐藏身份,遥控指挥着这一切。这类案例,用心更加险恶,车企往往也是防不胜防。

莫让恶意维权成为汽车行业之殇

当前,我国正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汽车市场竞争越发激烈,这对汽车企业也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虽然当前的汽车市场,已不再是连续十多年高速增长的黄金年代,但广阔的市场潜力依旧使得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各个品牌想方设法在取悦消费者,赢得消费者的认可。

满电

中国汽车行业走到今天殊为不易,这里面既有车企自身的努力和耕耘,也离不开消费者的大力支持。二者是相生相伴的利益共同体,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差评、投诉固然是消费者自我保护的有利武器,但如果恶意滥用这种权利,势必会引起众怒。显然,天经地义的顾客维权着实不该演变成恶意的“胡搅蛮缠”。怀揣不可告人的目的,以维权之名,行抹黑之实的行为,则更不可取。

一句话,莫让恶意维权成为汽车行业之殇。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不仅是企业之福,同样也是消费者之福。

文章标签:奥迪责任编辑:赵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