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汽车市场在十年前就开展有我们这样的新势力,小鹏、理想、蔚来发展到今天已经不能算新势力,是新势力里面的老势力,已经有更多的新人加入这个战局。
导语在本届上海车展期间,网通社特邀了小鹏汽车公关传播总监王施嘉先生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他表示:现在很多造车新势力也在提供一些对于用户来说更新鲜的体验。虽然大家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的核心是一样的;小鹏汽车通过运营把用户服务好,用立体化方式通过运营+服务两个体系,让他们真正享受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
以下为专访内容:
网通社:咱们可以开放的聊一些,我也看到现在包括像很多科技巨头,像小米这样的一些科技企业已经入局,我们也看到了软硬件分离的新趋势,他们也享受到了整个产业带给他们的可能造车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基于这样一个新的业态变化小鹏是怎么去应对和思考的呢?或者百度、华为。
王施嘉:除了传统车企,小鹏、理想、蔚来,发展到今天我们已经不能算新势力了,可以说是新势力里的老势力,因为已经有更多的新人加入这个战局。首先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因为有绝对多的科技巨头愿意参与到这个赛道里面,说明这是个好的赛道,小米、华为这样科技圈的巨头不会放弃他的主业挑一个没有发展前景的赛道,我们很欢迎具备一定行业实力和资源的友商加入这条赛道,同时他们也可以吸引到更多人关注新能源汽车这样一个领域,所以说这是一个好事。
网通社:现在其实我们看很多这些造车新势力,他们也在提供一些对于用户来说更新鲜的一些词汇和体验。小鹏在驾驶方面,对用户巩固在自动驾驶方面有优势的差异化认知,有没有一些新的模式或者概念这样的一些东西去引领?
王施嘉:大家的方向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的核心是一样的,通过用户运营把我们的用户服务好,让他们真正享受到智能驾驶的便利。我们也是很立体化的方式通过运营加服务两个体系,包括您如果平时关注到我们的销售渠道就会发现,我们是业界最早采用直营店和加盟店相结合的方式,直营加盟店都在中心的商超里面,用户看车的时候比较方便,所有的售后服务包括提车都是在城市里集中的一个服务体验中心完成,我们很早布局立体化的体验也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消费感受。在用户运营这件事情上,我们不追求过度创新,而是希望把基础的产品和服务给用户提供好,总归买车跟买一个手机所需要的服务质量和体系肯定还是不一样,我们想通过立体化的运营把基础的东西做扎实。
网通社:现在有一个新趋势:两头挤,比如说欧拉、特斯拉等等一系列其他品牌都在聚焦10-20万的主流家用市场,小鹏也在不断的想填充试图来一决雌雄,我们最近推出了新车型小鹏P5,这个车型的推出无论是对用户的迎合还是对市场的定位思考是什么?
王施嘉:小鹏汽车一直致力于探索未来的出行方式,也相信智能汽车一定是未来的方向之一。我们努力去做智能汽车的推广和普及者,在已有的G3和P7基础上,第三款新车型进一步丰富产品型谱,让智能触及到更多的鹏友。我们的初衷是推出一款让更多鹏友享受得起的最强智能轿车。P5作为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智能汽车,体现了顶级的智能硬件软件系统,实现目前最强的可量产化的智能功能,让大家享受到科技的乐趣,同时不必花太多的钱。
目前P5主要分为两大智能卖点,一个是车外的智能,一个是车内的,车外的智能就是搭载了激光雷达这一套自动驾驶辅助软硬件融合的系统,这套系统未来可以在现有的高速NGP的功能上,拓展到城市道路去使用。这2个激光雷达加上13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2个超声波雷达,共32个传感器及1组高精度定位单元(GNSS+IMU),实现对环境的视觉+雷达的360°双重融合感知。对行人、静态障碍物、细小物体的检测能力全面提升,覆盖黑夜、弱光、逆光、隧道明暗交替等更多复杂场景。有了这样的安全冗余在P5这款车上,在城市道路驾驶的时候使用NGP会更加的安全。
车内的智能就是我们定义P5为智能第三空间,随着自动驾驶能力逐渐提高,我们在驾驶中需要耗费的精力会逐渐的减少,为此我们在产品研发之初也考虑了很多智能场景,但由于自动驾驶和一些法规的限制,这些场景主要是在静态情况下实现。比如小鹏P5前面两个座椅可以完全的放倒,放倒之后可以跟后排形成一个完全的纯平平面,官方会有相关的精品,比如气垫床等等。考虑到大家在车里边还有唱K或者看电影的需求,我们也开发了车载的投影仪,前面可以挂一个幕布,相当于在车里可以实现K歌房或电影院模式。
网通社:现在业界的激光雷达和摄象头之争您怎么看?
王施嘉:视觉算法跟激光雷达的算法各有各的好处,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并不会在意到底是激光雷达好还是视觉摄像头的方案好,他们在乎的只有一个,这个功能你融合了之后到底安不安全好不好用。我们并不是说一定要做一个技术路线的争夺,我们只是想把最好的科技,最先进的算法给消费者带来一个最好的体验。
网通社:我们刚刚提到了P5有这样的一个激光雷达安全冗余,我们在做整个核心的算力上能满足更前瞻或提前满足以后算力的要求吗?
王施嘉:小鹏P5我们用的是英伟达的芯片,自动驾驶的芯片跟P7是一样的,P7通过我们的感知算法做了内部大量的融合,已经可以实现到高速NGP的这样一个功能,这个功能目前只有小鹏、蔚来、特斯拉有,具体的使用体验大家可以看一下网上的评测。即使算力比我们高的对手在中国的道路上做出来的用户体验不一定比我们更好,算力之争其实只是一个单纯的评价维度,不一定说你的硬件好,那你的使用体验就一定好,因为硬件再好你要做软件的适配,做用户体验功能的开发,软硬件放在一起这也是我们一直比较强调的全栈自研,我们一定要有软硬件算法深度的融合。
网通社:您刚刚强调满足中国特色的路况或者用户体验,我们在做用户体验性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发或者符合中国的道路有哪些举措?
王施嘉:首先我们所有的道路实验当然都是在中国境内完成的,同时使用了来自供应商高德的自动驾驶的高级辅助地图,大家也可以叫高精地图。这样我们既使用了国内供应商的一个地图的数据,同时我们还在中国境内做了各种各样的路试,同时会针对中国消费者使用的习惯以及一些特殊的场景做特殊的适配。比如说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语音功能如果不是本土化开发的厂商,对用户的语音功能是很难做具体的语义的识别和匹配,后续也会在自动驾驶功能和语音功能上做深度的联动。
网通社:这款P5的车已经开始预订了,有没有计划上市用户能拿到车的时间表。
王施嘉:何小鹏本人在发布会上讲P5这款车从4月19日开始接受盲订,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开启交付,在小鹏汽车APP、官网、微信小程序上,用户能以99元抢先预订小鹏P5
网通社:我们回到最开始的一个想法,现在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加入到这样一个变局的行业当中,小鹏P5的推出,以后想给用户推动的最鲜明化的差异化标签是什么?
王施嘉:智能。这是我们一直强调的一个标签,当然除了智能还有很多,我们的品牌首先是智能,其次很年轻,第三我们一直在探索,如果说只能挑一个最核心的标签觉得智能是我们一直坚持的一个标签,毕竟我们也一直在朝这个方向努力。
网通社:现在智能大家都在提,怎么说小鹏汽车的智能是一种差异化的智能?
王施嘉:这个要看使用的场景,大家都在讲,我车里有语音交互,我很智能。但是从能用到好用到让用户爱用这个过程还很漫长。大家可以对比一下市面上目前存在的语音功能跟我们小鹏P7的全场景语音有什么区别。有几个我个人在使用体验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早期我在开其他车的时候想使用语音功能接受的指令是比较单一的 ,我必须要按照他喜欢的,或者机器规定好的方式去讲,比如说我如果要把空调调到25度,我只能说把空调温度调到25度,这样才能识别,我如果说空调开到25度就识别不到,必须按照它的话术。但是作为一个消费者,我买车还要学习你这个机器的话术,这个不属于好用的范畴,随着后面的发展,这个问题慢慢得到解决。
但是又有新的问题,比如说我跟朋友开车出去玩儿的时候,想使用语音功能,这个时候我如果要说“你们先别说话,我要跟机器对话一下”,朋友觉得你是不是傻。但是在P7上我们做了音区的识别,麦克风会收集声音,同时可以识别出发出声音的音区,哪些是主驾在讲,哪些是副驾在讲。包括我们的全场景语音可以做到连续的发出指令,当你真正的用过智能的产品之后我们一直在强调的差异化的智能标签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体现。
网通社:说到差异化的智能标签带给用户的是差异化价值,我更想了解下小鹏的价值观,我想了解下,基于这种智能的普惠,我们真的想为这个行业或者整个电动车市场带来小鹏的哪些力量?
王施嘉:我们企业最核心的标签就是智能,我们做的是智能汽车的推广者和普及者,早期入局的时候这个概念还是蛮陌生的,这两年尤其是2020年之后这个概念逐渐被消费者接受。我们企业的理念是做科技普惠,做智能探索,做这种智能汽车的推广和普及。其实我们的产品已经在朝这个方向做了,我们一定会把当下最新的智能技术搭载上我们当年最新的产品,这跟传统车企产品规划的逻辑是不一样的,我们一定把智能产品搭载到最新的车型产品,P5虽然比P7定位低,但是反而在智能化的配置上P5可能要高于P7。
网通社:我们整个开发逻辑和产品的推出逻辑是跟着公司的理念和科技的发展程度在推动。
王施嘉:跟着我们自己的理念以及消费电子,车载智能电子发展的摩尔定律的逻辑在走。
网通社:不是说有一个所谓车型谱系的矩阵策略。
王施嘉:有,但是不以传统车企的逻辑。现在我有了一个配置但是旗舰车型明年才能发布,我不是说这个配置只能先放到旗舰车型上,再到A级、B级、C级车上,这个过程可能要五年。无钥匙进入,自动驻车这些都是日常用车很方便的功能,但是在七八年前这是一些蛮奢侈的配置。
网通社:对于很多传统车企,明明有一个模块加一个线段就能把产品激活,但是为了拉开谱系,有些功能人为的在车型顶配上才出现。
王施嘉:因为在传统燃油车赛道上,智能化拉不开差距,大家都一样,所以区别的逻辑就是车的轴距、尺寸、发动机的排量,以纯机械的逻辑体现出配置的区别。但是在智能电动车赛道上,溢价的主要增加点在于软件,就是说你的自动驾驶到底能做的多好,车载交互做的多好,能给用户提供多少日常生活的便利性,在这方面才能真正的拉开差距。
网通社:我们都说像小米这些科技企业进来,可能融合软硬件加互联网这三种思维,对于小鹏汽车来说后续如何在互联网层面上增加第三个能力。
王施嘉:这个不必多说,小鹏的前身就在UC,我们也一直非常重视互联网方面的投入,其实我们刚刚讲了很多语音的功能,车内的交互 ,这都属于是互联网开发的范畴。我们内部不光有汽车的工程师,还有大量来自于高科技企业代码开发的人员,程序编程的人员,包括各种各样所能想到的在智能领域分支非常有水平的工作布局,这块不用担心,这是我们的一个标签,既然能在智能上做的比较领先,并且一直能够保持领先,说明我们在这块的投入一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