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 赛力斯如何突破重围?

新能源市场竞争加剧 赛力斯如何突破重围?

杨俊奇2021-07-12 11:45:33加关注

新能源市场竞争呈现蓬勃发展和超速内卷的双重特征,在当下越来越激烈的布局战之中,一直在调整身位的赛力斯该如何才能突出重围?

导语

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被各头部有技术与服务实力的车企们分解为多个细分市场,按新能源类别在混动、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增程式电动汽车领域,为满足不同消费者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品类车型都有所属;新势力品牌、传统车企甚至曾经业外的科技巨头,也已经陆续加入竞争。传统车企中合资、豪华品牌积极在主流消费价位进行产品布局;传统车企孕化的新兴高端电动品牌,凭借“打造专属特色”吸引消费者,占据赛道。

新能源市场竞争呈现蓬勃发展和超速内卷的双重特征,在当下越来越激烈的布局战之中,一直在调整身位的赛力斯该如何才能突出重围?

满电

酒香也怕巷子深,“工科直男” 赛力斯

作为一家有着传统造车企业背景的新能源造车企业,赛力斯背靠小康集团,是重庆金康新能源旗下的品牌。赛力斯在品牌建立之初就开启了自主研发之路,并构建跨国研发体系,吸收海外先进的新能源造车技术。经过多年的沉淀,赛力斯积累了深厚的增程式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并正式推出了首款车型——SF5。

作为国内率先掌握增程电动和纯电动双向核心技术,并具备成熟的车型量产能力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赛力斯还与华为进行了深度合作,联合打造高性能电驱轿跑SUV——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力求为消费者打造“全时电动、智能网联、里程无忧、安全可靠”的新能源产品,带来更加优质的智慧出行体验。

满电

或许是过多地将重心放在了品质和技术上,赛力斯在狠抓硬实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在营销方面的短板。品牌辨识度不足、产品缺乏传播声量成为了品牌亟需解决的问题,这也是赛力斯实现品牌向上,从新能源市场脱颖而出的最大阻碍。

赛力斯强化品牌辨识度的“差异化标签”

蔚来理想、小鹏等车企,各自以服务、智能、自动驾驶等特色打造品牌前瞻化产品形象,通过革命性的技术标签将圈层用户聚拢到一起,形成品牌粉丝。在营销层面,也不遗余力的以“女王副驾、鹏翼门、带保姆车进藏、改装坦克履带、刷新赛道记录”等热点话题进行话题营销。

产品层面的同质化,让不少新能源车企通过营销和传播,来强化用户的记忆度。部分事件纵然品牌捆绑度不足,但基于当下“嗓门高就有回头率”的现状下,最终形成的话题热度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满电

再看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发育之路,则更强调新能源品牌文化、技术文化的符号化传播。比亚迪、广汽新能源、长城欧拉等品牌依托于文化符号或技术符号,不断强化用户的符号化记忆。比如欧拉,一以贯之强调喵系文化为特征的女性用户客群,构建自己的品牌差异化赛道。同时,同步完善的经销商网络,强化用户用车侧口碑,也都保障为用户提供了出色的品牌记忆度。

总体来看,目前的头部新能源车企已经通过先发占位,占据了非常有利的身位,各自品牌的差异化标签也日渐在用户端形成认同。因此,对于“姗姗来迟”的其他新能源品牌来说,梳理“差异化标签”就成了亟需解决的首要问题。通过圈层化、个性化、高端化的品牌要素与品牌形象,为长久发展形成具有区隔性的品牌护城河。

满电

我们再来看一个反例——极狐。ARCFOX αT自上市后销量惨淡,更重要的市场预期不佳。而最重要的原因是脱胎于北汽体系,北汽出身显然牵绊了其品牌定位,而以麦格纳等机构为背书,也并不能有效支撑极狐的品牌向上。产品力层面的背书传播,也仅将品牌声量进行了有限的提升,并未在消费者群体中形成大规模的品牌记忆度和辨识度,更不可能让销量产生实质性的跃升。显然,现在已经过了“讲好故事就能火”的风口了。

“品牌辨识度”标签之上更需“产品辨识度”标签

强化夯实:行业首款续航1000km+的高性能电驱轿跑SUV

赛力斯自2016年成立以来,历经多年发展,已经逐步实现了从核心研发到中国制造,再到全球销售的全产业链闭环。目前,赛力斯已经拥有全球技术专利超1000项,还拥有以工业4.0标准打造的两江智能工厂。

满电

作为“新能源技术自持者”,赛力斯以“推动汽车能源变革,创享智慧移动生活”为品牌使命,力求为用户打造全新的电动汽车体验。然而,强大的实力加持却并没有带来与之相应的知名度。圈层属性不明确、品牌辨识度不清晰,成为了赛力斯目前面对的最大问题。

满电

在今年的上海国际车展上,赛力斯与华为正式达成了跨行业的深度合作,双方在技术、产品、渠道三方面深度融合,相互赋能,为用户提供高性能、智能化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由双方联合打造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同时入驻了华为旗舰店与赛力斯体验中心,以及华为商城和赛力斯官方APP。

这次的合作无疑起到了扩大品牌声量和提升品牌辨识度的作用,但也要当心重蹈极狐当年的覆辙。毕竟单纯的品牌营销并不是长久之计,而赛力斯显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正致力于让“合作”真正为消费者带来体验上的变化。

让“产品硬实力”来说话,用户认知久久为功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是一款增程式电动汽车。在这条赛道上,目前仅有理想ONE岚图FREE、风光E3和赛力斯华为智选SF5这几款主要产品。因为价位区间以及尺寸级别不同,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几乎处于一片空白的细分市场。这也让它拥有了一个显著的标签——行业首款续航1000km+的高性能电驱轿跑SUV。虽然这条赛道鲜有竞争者,但不代表其他赛道上的选手不会觊觎你的份额。想要抢占市场,依旧要以产品硬实力为核心。

满电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搭载了华为与赛力斯联合研发的驼峰智能增程系统,搭载了1.5T四缸增程器,通过纯电与汽油发电两种方式供能。先进的能源管理与油电协同增程技术,带来了车辆整体性能与续航的大幅提升。在满电状态下,NDEC综合工况纯电续航可达180km;满油满电状态下,NEDC综合工况总续航里程可达1000+km。

驼峰智能增程系统总峰值功率达405kW,总峰值扭矩达820N·m。这也为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带来了强悍的加速能力:0-50km/h加速仅需1.99s,0-100km/h加速也只需4.68s。这套四驱系统使用的是前SEP 200交流异步电机,后HUAWEI DiveONE三合一电驱动系统,前后电机可以通过智能分配动力输出,灵活应对不同路况。

满电

赛力斯华为智选SF5将通过OTA升级的方式陆续开启HUAWEI HiCar人车家智慧互联系统,可以实现手机无感秒连车机,导航、音乐自动转移到车内大屏等操作。这套车机还支持语音操控、一键控制智能家居等功能,真正做到了人、车、家的无间互联。

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升级,人们对于车内音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是豪华品牌越来越重视高端音响应用的原因。赛力斯SF5就拥有HUAWEI SOUND®音频技术的加持,11个音响单元构建了整车的立体环绕系统,带来更加震撼的剧院级音效。

满电

为了满足消费者不同场景下的用车需求,赛力斯华为智选SF5还提供了营地供电模式,长途郊游时可以解锁露营烧烤、雪地火锅、户外影院等场景。另外还支持救援补电模式,可以为其他电动汽车充电以解燃眉之急。

不难看出,赛力斯与华为的深度合作,并不是一次充满噱头的话题营销,而是真正集两家之所长致力于提高产品硬实力,提升消费者的实际用车体验。以“产品硬实力”为基石的赛力斯华为智选SF5,显然已经具备“走得更远”的能力。

进一步强化“高端定制服务”是口碑突破口

高端品牌往往需要强大的硬件配套和软性的优质服务,而目前传统车企在软性的服务上相比新势力造车有着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品牌在终端销售时,员工达成销售的目的性过强,对消费者形成了一定的压迫感。而下定、提车后的售后服务阶段,服务意识不到位、相关责任人相互推诿等情况也时有发生。从目前网络上反馈的体验来看,消费者对于服务顾问过于功利性的交流和问题较为抗拒,对新势力品牌的服务和交流体验比较认可。而这往往是许多品牌重视度不足,却影响着消费者最终决策的重要因素。

因此,作为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的赛力斯,可以在软性的服务体验上进行创新和提升。这种做法能够赋予品牌用户全新的价值感知,提升用户的尊贵形象和品牌归属感。而用户口碑的传播恰恰能够大幅提升品牌形象,这一点在头部新能源车企的身上已经得以验证。那么,有哪些举措能够行之有效?

满电

例如打造用户从买车体验到用户体验转变的高端定制化服务闭环。传统车企把车卖给用户后,售后部分的参与度就会大幅降低,比如汽车出事故需要用户自己报保险公司,然后送到4S店等待排队维修。赛力斯可以考虑将这一过程全程代理,从报修到维修到送车上门,提供一站式服务。这对于看中时间的高阶人群而言,有着巨大的意义。

再比如,可以打造数字化赋能的高端服务。开通“赛力斯服务专线”、“赛力斯服务通道”等,用户可通过一键关注公众号或拨打服务专线,用最便捷的方式预约免费上门取送车服务、豪车接送服务、机场VIP贵宾礼遇等等。

满电

从构建品牌社群服务生态的角度,同样有很多可挖掘点。目前很多品牌着力于强化品牌与用户的关系,而赛力斯可以着力打造用户养成型品牌,以用户的逻辑打造产品,从而实现品牌“战略年轻化”和“高参与感”、“高认同感”。通过线上、线下与用户建立起广泛的链接,除了打造品牌与用户的关系,同时打造用户与用户的关系,即品牌社群。通过不断让用户、准用户等融入赛力斯社群,并通过各种方式的活动等,激活用户之间的关系,让用户拥有归属感,并促成用户带动用户的增长模式。

写在最后:

赛力斯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后来者”,既面临着挑战,也拥有着机遇。挑战是当市场份额已经被头部车企大量瓜分的背景下,如何才能突出重围;机遇是怎样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基础上,打造出属于自己品牌的差异化标签,并提升品牌辨识度。起码从目前来看,拥有技术闭环和产品硬实力的赛力斯已经有了逐鹿中原的资格。不过更重要的是:当市场需求推动汽车从代步工具向智能出行空间转变时,软性实力才是决定一个品牌能走多远的重要因素。

相关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