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长安、吉利、长城依然牢牢占据自主品牌第一阵营位置。追随者比亚迪因新能源汽车的爆发,整体业绩高速增长,月销接近8万辆。
导语部分自主品牌第三季度销量 | ||
品牌 | 第三季度销量(辆) | 同比增长 |
长安汽车 | 384585 | -5.0% |
吉利汽车 | 291559 | -15.4% |
长城汽车 | 265834 | -6.9% |
奇瑞 | 226552 | 19.6% |
比亚迪汽车 | 203642 | 91.2% |
上汽乘用车 | 196007 | 21.1% |
当前车市正处于“金九银十”的传统旺季时期,与此同时,整个国内汽车市场又深受芯片短缺带来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自主三强在第三季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排位第一的长安汽车,抵御风险的能力较为强大。
近年来基于用户需求持续提升,长安汽车今年先后导入了UNI-K、2021款逸动PLUS、第二代CS55PLUS、2022款CS75PLUS等多款全新车型。从表面上看是市场需求拉动了车型的热卖,但如果追根溯源,却离不开技术与创新两大驱动力。
自2018年发布“第三次创业-创新创业计划”以来,长安汽车已经进入3.0阶段,从科技实力的打造到产品全面升级向上都取得了一定成果。今年8月24日,长安汽车对外发布了企业“新汽车 新生态”全新发展战略,全面加快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
因此在未来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下,长安汽车仍旧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
位列第二的吉利汽车,在三季度销量下滑达到两位数。对于这样的原因,吉利汽车解释道,主要是疫情和晶片全球供应短缺仍持续影响车辆的交付,截至目前,吉利汽车未交付订单已超过10万辆,星越L、星瑞等产品终端出现一车难求。
“凡尔赛”式的回应,车型并不是卖不出去,而是销量太好,导致无车可买。如果芯片供应充足,吉利汽车销量突破三十万轻轻松松。
如今全球各大车企都进入转型期,今年7月份,长城汽车在第8届科技节上发布2025战略——到2025年,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其中80%为新能源汽车,营业收入超6000亿元,未来五年,累计研发投入达到1000亿元。
长城汽车自突破百万辆以来,每一步都慎重前行,希望品牌能够再上一个台阶。从主打女性用户的欧拉再到越野十足的坦克,长城另辟蹊径,开发潜在市场。尽管新品牌均处于上升期,不过400万辆的年销数字还是比较沉重。
奇瑞经过市场的洗礼仍保持了强势的发展势头,曾经的自主“一哥”正在逐步回归正轨。今年面对全球疫情的冲击下,奇瑞不仅国内市场经受住了考验,在海外市场也呈现逆势增长态势。
今年前九月,奇瑞集团累计出口汽车187,910辆,刷新历史记录,牢据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奇瑞之所以能够被外国市场认可,主要是在“三大件”领域足够优秀。值得一提的是,2006至2020年,奇瑞累计申请超过2000项动总专利。
汽车市场即将迎来新时代,希望奇瑞在投入精力研发技术的同时,也能在品牌营销上别出心裁。
9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高达21.1%,这也不难理解比亚迪三季度的增速接近100%。回看7、8、9月份销量分别为56975辆,67630辆,79037辆,可以看出,比亚迪正以月增万辆的幅度在上升,按照这个速度,月销破10万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
实际上就在几年前,上汽乘用车还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市场对荣威或是名爵还没有明确的认知度。直到上汽乘用车提出“互联网汽车”概念,独特的标签、理念,迅速抓住了消费者的眼球。从早期的荣威RX5,科技感十足的内饰配置,再到后期的荣威i6、名爵ZS等车型,都被打上了互联网汽车的概念。
如今年轻化需求日益凸显,荣威和名爵的调性又很符合90后这一市场人群的审美标准,再加上背后有上汽集团作为支撑,在技术和资金上,都有着深厚的基础。总体来看,上汽乘用车的崛起是多年来奋斗的结果。
写到最后:对于各大车企来说,9月份虽然是“金色九月”,即汽车传统意义上的销售旺季。但缺芯的背景下,9月份零售销量却出现了17.4%的同比下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获得突破性的成绩,非常考验一家车企的综合实力。
无论是单月销量,还是第三季度,比亚迪无疑成为增长最迅猛的车企。保持这样的增量,对于年销60万的目标,比亚迪将通过第四季度轻松完成年初制定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