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不跑就掉队 智能电动车行业发展百态(下)

不跑就掉队 智能电动车行业发展百态(下)

张文浩2023-04-06 17:57:30加关注

3月31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京开幕,本期关注智能电动车行业的科技巨头、Tier1、自动驾驶与动力电池相关企业的动态。

导语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在看完了主机厂的战略与进展后,我们将视角对准了智能电动车行业的上下游企业,不乏科技巨头、Tier1、自动驾驶以及动力电池等相关企业。

以华为、百度为代表的科技巨头,凭借过硬的AI与科技实力,帮助主机厂补足短板;面对科技企业的冲击,博世、麦格纳等老牌Tier1不甘落后,纷纷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领域下重注,企图挽回一局;在穿过融资的黄金周期后,自动驾驶行业加速洗牌,中国公司的芯片不仅物美价廉,软件模型算法也走在前列;最后是电动车的能源核心,动力电池企业继续内卷,中创新航、孚能科技以创新打败创新,致力于提升能量密度、改善补能效率。

满电

科技巨头:以智能化入局,服务车企

华为:不造车,以问界模式打造新生态

在汽车业务上,华为投入不菲,每年投入约合100亿人民币,研发人员超过7000名。在自动驾驶领域,本月上海车展上,华为将发布搭载最新智能驾驶技术的新车,迈向BEV地图+Transformer架构,基于视觉+融合感知的智能驾驶方案,不依赖于高精地图,能够实现更广泛的普及。

在智能电驱领域,针对续航焦虑,华为从器件、到系统、再到整车的三层级,打造业界量产最高效率、高压电驱动系统,CLTC效率可达92%,优于业界3%,相同电池配置下整车续航里程可提4.5%。今年,华为也将发布第二代高压平台动力域解决方案,支持高压超快充,实现5分钟补能200公里。

满电

华为想通过融合感知、算法、云以及持续不断地运营,让整个体验和安全性做到最好。在自主可控领域,华为为车打造了三大系统。一是车控的VOS,以前从意大利买了一家做车控操作系统的公司,在此基础上华为继续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二是智驾领域,华为做了AOS操作系统;同时在智能座舱上,华为有HarmonyOS。三大系统把整个车的操作系统完全解决了。华为相信,以软件、工具链以及自身操作系统这些东西,能够给国内车厂广泛赋能,做到真正的自主可控。

智能座舱领域,基于HarmonyOS在终端上积累的能力,华为把鸿蒙座舱做到了车机领域最好的体验,还有智能网联以及软件定义汽车,在这三个领域,目标是能够做到世界第一。与博世、大陆的刹车、转向灯标准化产品不同,华为为车企提供软件、算法、云、芯片的智能化增量服务和产品。华为推出了智选车模式,通过将优势的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品牌营销、渠道零售的能力赋予车企,帮助它们把车做得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华为不造车,而是帮助企业造好车。华为与赛力斯合作的问界系列车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卖了7.5万台。传统车企具备很好的整车能力、基础能力,包括工厂、供应链制造这些整体的能力,这些是华为所不擅长的,而华为的能力是车企不擅长的。有了问界的成功,之后会有奇瑞、北汽以及江淮等品牌会生产华为整套解决方案的车型。未来,华为将以问界模式打造一个生态,不同的厂商可加入进来,做不同级别、不同品类的汽车,实现商业的变现和闭环。

百度:入局Tier1,为车企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

百度有强大的AI技术积累,可为车企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地图解决方案。在自动驾驶领域,百度牵头建立Apollo生态,培养了一大批自动驾驶人才。从2021年下半年起,百度成立智能汽车事业部,开始大力推进量产乘用车智能化特别是智能驾驶产品的开发和量产。

在借鉴IPD和国际成功ToB企业最佳实践后,百度制定并推行了符合汽车行业规律和百度现状的产品创新生命周期流程(PILC)。在PILC指导下刷新和制定了清晰稳定的长期产品规划。在驾、舱、图领域都开发了有竞争力的新一代产品。在开发过程中我们实现了规模化敏捷开发和ASPICE V模型很好的结合,这在国内是首创。

满电

同时,百度也积累了量产经验,量产交付流程质量体系获得了ASPICE CL3认证。在智舱和智图领域,百度已经有很多车型的成功量产经验,其中泊车产品、高速智驾产品已经量产,城市智驾产品也将于今年7月量产。

作为互联网企业,百度非常重视用户体验,把用户体验提升到战略高度。从产品设计到实现到交付,百度都会先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确保产品投放市场时,用户在使用的过程中能有安全感、获得感、和愉悦感。

Tier1:转型迫在眉睫,与中国市场同步保持领先

车企利润降低,如何降本增效的需求日渐突出,这种信号也传递到了零部件厂商的一端。在一个市场急剧变化、技术快速迭代的环境,如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产品供应的新生产方式成为Tier1要面临的挑战。

博世:聚焦L2+解决方案,提升软件及网联功能的研发

伴随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跨域功能,在2021年博世成立了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除了传统的产品外,博世聚焦于L2和L2+解决方案,在中国有超过1000名的ADAS研发人员。早在2008年,博世开始泊车辅助系统的研发,目前可实现手机泊车、自适应巡航、紧急刹车、变道辅助以及高速领航辅助,预计明年会上城市领航辅助功能。

满电

软件方面,博世会将不同的算法带到车中进行测试,形成软件开发数据闭环。在人工智能领域,博世将持续学习,加速研发,把更好的技术应用到汽车上。其中AI感知将科研与工程结合,同时基于本土化适配、机器学习,来实现ADAS技术研发。

智能网联方面,博世认为机会还有很多。针对充电资源紧张问题,博世基于车辆ADAS系统、高精地图以及充电机器人,可实现新能源车在公共场所的自动泊入/泊出与智能充电功能,全程无需人工参与,有效提升了充电桩的服务效率,目前该方案已经在德国落地。

麦格纳:打破零部件的边界,加大跨领域的合作

麦格纳认为中国汽车的高质量发展是每一个汽车人的责任。首先,麦格纳从创新研发设计出发,以用户体验为最终目的。麦格纳持续创新,力争打破原有的产品界限,进行跨技术领域的合作,减少客户管理供应链的时间和成本,让汽车制造变得更容易、更经济。

产品方面,麦格纳旗下产品非常多元,正在尝试跨领域的创新进行产品整合。例如,ADAS和外饰以及车身和智能机电的整合,整车电动化与软件和算法的整合。同时,麦格纳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与业界新兴公司以及同仁进行合作,在云计算、AI技术、大数据使用等领域取得不小的进展。

自动驾驶:软硬协同,自动驾驶迎来大发展

近日来,由OpenAI和ChatGPT引发人工智能革命,汽车智能化技术路线将被重塑,智能电动车产业化将带动智能机器人、智慧能源系统及智慧城市大发展。在汽车行业,智能化与电动化同样重要,自动驾驶和芯片研发代表了智能化的最新成果,虽然近两年投资热度有所降温,但伴随用户消费升级、年轻化以及对智能科技的追求,热度不减。

地平线:得益于强大配套服务,征程系列畅销

地平线不仅提供芯片,而且还提供一个完整、成熟、易用的产品货架,帮助车企进行开发。地平线提供基础的软件、中间件来支撑芯片更好发挥性能。同时也会提供一些感知算法,强大的工具链和云训练平台来帮助整个快速的进行数据驱动的开发和迭代,可更好的帮助合作伙伴和主机厂开发产品。

满电

产品方面,征程5之所以被广大客户接受,实际上有一个非常强大的安全底座,它在ISO 26262不管是开发流程、架构、产品、底软,它的工具链等全都是得到了ASIL B的认定;BPU方面,征程5开发、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算子和神经网络,为后期提升效率留足空间;征程5不仅效率出众,能效也比主流竞品芯片高出5.6倍。去年11月,理想L7、L8搭载最新的征程5芯片,实际道路表现不俗,再次为芯片性能背书。

目前,地平线和一百多家合作伙伴进行合作,支持20多家主机厂,而且已经有120多个前装开发项目,其中50多个项目进行了量产,到目前为止出货量超过了280万片。同时,地平线正在开发第六代芯片,年底会有新的消息发布。

商汤科技:建立超算中心,布局大模型运算

为了视觉模型训练,商汤于2021年在上海建立了AIDC超算中心,由1万块A100组成,具有5000P算力,可以实行数千卡的模型并行训练。从2019年至今,视觉模型库由10亿扩大到320亿。在NLP领域,商汤的SenseChat 1800亿参数的模型,而且有能力去训练1800亿参数的多模态的模型。基于多模态模型,还可以做内容的生成、决策。未来,商汤是通用人工智能、多模态的G模型可以做视觉的感知,语言的理解、内容的生成和决策的推理。

满电

在自动驾驶领域,目前主流的方式就是BEV,未来可以朝多模态、通用智能的方向发展,商汤通过AIGC生成困难的样本,模型去输入多模态的一些数据。在这里面,自动驾驶多模态的大模型可以做到感知和决策的一体化。输出对3D环境进行重建,行为解码可以生成完整的路径规划。同时,商汤的解码器可以用自然语言去描述推理的过程,使自动驾驶的系统变得可以解释。

在汽车业务板块,商汤绝影坚持驾舱云三位一体的发展策略。希望能通过驾舱融合,带来更好的驾舱体验,AI云能够去为自动驾驶提供数据服务,能助力智能座舱成为第三生活空间。同时,商汤AI语言也为通用人工智能实现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奠定了非常强大的基础的设施。

动力电池:加大创新力度,以完善用车体验

中创新航:更安全、更耐用,以低成本提升用户体验

中创新航把用户对于电池的需求分为了四个层面。第一,底层逻辑还是安全;第二是成本或者说价格;第三是电池可以给用户提供的体验,便利性、加速、续航;第四就是对于环保的需求。针对这些需求,中创新航在混动、中压、高压不同领域布局,推出了极具竞争力的产品。

在混动领域,用户对于带电量的要求比较低。中创新航在混动领域进行了全方面的产品布局,包括续航50公里到200公里的产品。电池包不仅支持30分钟快充,以及超过400千瓦的峰值功率输出,而且在低温加热方面,电池包每分钟可升温6摄氏度,可改善电动车在冬季续航。

在中压的纯电领域,中创新航过去两年推出了One-Stop技术,该技术可以大幅的提升电芯在电池包里的空间利用率,将续航覆盖到更远的里程数。目前,One-Stop技术可以将磷酸铁锂里程覆盖到600公里,电池包能量密度可以做到153瓦时/公斤,是行业内量产里最高的,在今年二季度会推向市场。One-Stop搭载高锰铁锂的技术,可以将电池包的能量密度推到180瓦时/公斤,支持里程超过700公里。在提升电量的同时,电池包的高度也在不断降低,这款电池包的高度大概是110毫米,能够降低整车的迎风面积。

满电

在高压领域,中创新航在800伏的领域布局了2个产品路线,一个是在4C以下,方形电池包能满足4C及4C以下的充电场景;在更高充电倍率的场景下,中创新航布局圆柱的技术路线,推出颠覆性的 “顶流”结构,这种结构创新可将电流的流经路径相对于无极耳电池下降了70%,交流电阻下降了27%,直流电阻下降了40%,同时空间利用率提升了3%。结合这些特点,中创新航的大圆柱电池可以做到6C的快充,其电芯的能量密度也达到了300瓦时/公斤。

孚能科技:集成化SPS平台优势明显,去钴化摆脱“卡脖子”问题

动力电池由“有”到“好”,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孚能科技为了应对挑战,不仅开发了全新的平台,而且通过原材料配比的调整,有效降低稀缺资源的依赖性。

孚能科技开发了全新的SPS平台,是基于软包电池从材料到设计、工艺到设备、再到到回收的一套超级解决方案。SPS不仅能够兼容三元、磷酸铁锂,还能兼容固态电池,使动力性能、能量密度、续航里程都有非常大的改善。SPS是将软包电池集成到车辆中去,整个PACK成本降低了33%。用了SPS之后,在不改变材料的情况下,孚能科技可将80千瓦时电池包集成到100千瓦时,如果采用孚能的三元硅碳体系,可以提高到120千瓦时,车辆续航里程有效提升。由于采用大软包电池,车辆的动力性能得到改善,使充电性能达到10分钟完成400公里,彻底解决了充电时间和里程焦虑。另外,SPS解决方案让固定资产投资减少一半,厂房是过去一半,制造费用降低50%,成本方面大大减少。

对于资源问题,2018年由于受到钴的影响,孚能科技决定“去钴”,目前三元材料中的钴元素减少到5%以下,如果有需要,可以把钴完全去掉,不再受到上游的制约。今天是锂元素的问题,孚能科技计划把去锂计划拿上日程,2022年孚能科技将钠电池加速产业化,旨在彻底解决锂资源和锂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

满电

写在最后:

汽车变革的上半场是电动化,下半场是智能化。凭借软件、平台、云计算以及芯片的领先,华为、百度等科技巨头以提供增量智能化服务与产品,帮车企补齐短板,完成电动智能化的转变,成为新兴Tier1。相比之下,博世、麦格纳等一众传统Tier1也开启转型,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处于追赶的阶段。

因原材料价格与终端需求下跌等因素,动力电池行业加速内卷。头部电池企业中创新航、孚能科技不断创新,提升能量密度、补能效率来加强竞争力。另一方面,孚能科技通过原材料替代、技术创新降低产业链制约,实现降本增效。

虽然国内芯片厂商仍与英伟达等厂商存在差异,但自动驾驶需求和路线仍在探索,在国内地平线产品装车量一骑绝尘,华为、黑芝麻紧随其后;目前BEV+Transformer逐渐成为主流技术路线,商汤科技提前布局,以海量模型样本领跑行业。相信在中国车企崛起推动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国内企业有望在未来的自动驾驶领域占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