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为什么宝马能够一直走在时代前沿?
汽车与科技相融合,宝马一直致力于在全球引领未来出行发展方向。
导语科技创新是智电汽车时代的第一驱动力。只有通过科技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才能让品牌立足于国际市场;只有通过科技创新,高度契合当下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才能在严重内卷的汽车行业引领市场发展。
已经投入使用3年的FIZ Nord研发中心,对外界来讲仍然带着一些神秘色彩。近日,宝马邀请中国部分媒体前去参观并体验,其在全球最重要的研发基地所建立的驾驶模拟中心。
在参观的过程中,一个细节就能体现出这个集试验室、研究室于一体的研发中心对宝马集团的重要性。在当地公交路线中,会特意为FIZ中心设立一个公交站,且公交车能够开进研发中心内部。
从外观来看,FIZ Nord具有鲜明的建筑特色,总面积约为15万平方米,约有4,800名汽车研发人员在这里办公。这里还配备100个先进的测试台和200个实验室,主要用于硬件和软件的检查、测试和验证以及原型建模。
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宝马集团对数字化、互联化、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的关注。而本次走进宝马的研发中心,主要是对其模拟驾驶中心进行参观。据了解,宝马集团全新驾驶模拟中心目前拥有14个模拟器,占地 11,400 平方米,是业内最大、最先进的模拟实验室。
进入模拟驾驶中心后,每个人都有机会坐进模拟舱进行一次模拟道路的体验,体验感觉和飞机的模拟器类似,处于一个听觉、感觉等全方位、全场景的仿真环境。坐进驾驶模拟舱后,你可以像在路面操控车辆那样,体验在行车驾驶时遇到的各种触觉和物理感受。
模拟道路总共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正常轮胎、正常速度行驶状态下;另一部分测验则是,车辆在驾驶行走的过程中,换了抓地力更强的轮胎,而在模拟绕桩路段时,能够明显感受到换胎后,车辆良好的制动与操控。
模拟驾驶中心之所以能够高度还原驾驶场景,主要是其硬件是由两个专用于自动驾驶的模拟器。该模拟器能产生高达1.0 g的纵向和横向加速度,这意味着它们可以复制动态躲避机动、完全制动和硬加速度。
虽然是模拟驾驶,但模拟器有足够多的数据和大量实验积累进行支撑。在驾驶模拟应用方面,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静态驾驶模拟器就已经被用于协助宝马车型的开发。
驾驶模拟中心为宝马集团加快了新车型的研发提供基础。此外,该中心还为其驾驶辅助系统特别是自动驾驶功能的研发带来了显著优势,可实现对大量涉及危险或极少发生的道路场景进行测试。新的交互界面和操作概念也在这里进行测试,用以分析驾驶员的注意力程度或多模式操控方法的有效性。
在利用科技技术处理海量数据从而驱动研发的同时,宝马集团依然没有忘记致力为消费者提更具吸引力的产品。驾驶乐趣始终贯穿于宝马研发理念的核心价值中。
汽车的驾驶乐趣绝不仅仅体现在性能这一方面,而是开发的每一处细小设计都能让人出乎意料、诱发好奇心。
电子墨水这一功能并不算新颖,Kindle等电子阅读器让大多数人认识了这一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扎堆进入“墨水屏”赛道,已经在手机、平板等领域普遍应用。而宝马的加入再次突破了人们的想象,车身也可以实现“一键变色”。
宝马研发的“电子墨水”技术,改变了车辆不再只是一个单色或固定的拼色搭配,而是可以通过消费者的喜好或者当天的心情,进行个性化设置。
从技术层面来讲,“电子墨水”技术类似于此前智能手机厂商所采用的“电致变色”技术,但其背后的工艺更加复杂。在“电子墨水”中包含数百万个透明微胶囊,直径仅为一根头发的厚度。每个微胶囊里含有带负电的白色颜料,以及带正电的黑色颜料。通过控制微胶囊两侧的电极,可使所需颜色出现在车身表面上。宝马根据图案和汽车表面弧度的变化制造不同尺寸的“电子墨水”,进而固定在汽车上,最终通过电极变化实现一键变色。
此外,与传统显示器不同的是,电子墨水在颜色切换后不需要额外能量来维持选定的颜色状态,这意味着它更节能。
电子墨水应用在车辆上,除了能让用户随心切换颜色、感受美学带来的意义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先进的科技,提升车辆内部功能的实用价值。
据了解,电子墨水屏在让车身颜色变换的同时,也有利于降低能耗,可变换的车身颜色有利于提升车内舒适性,降低电气系统所需能量。例如,相比黑色,白色表面能够反射更多阳光,如若将车身颜色变为浅色,可相应减少因外部强烈阳光照射和高温对车辆内部的影响,防止中控台、仪表板等内饰过热。而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将车身变为深色可有助于从阳光吸收更多热量,减少空调加热所需能耗,可有效增加电动续航里程。
科技的发展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不妨大家发挥一下想象力,当你正在驾驶一辆车辆时,对街迎来一辆BMW,从它映入眼帘时开始,车身颜色从黑变红、从黄变绿、从单一色彩到五彩缤纷,仅在几秒的时间就已完成,一改过去车辆改色贴膜费力、费时的机械劳动。
未来已来,或只需静静等待。目前,宝马已经利用 “电子墨水”在创新BMW iX上面成功实现车身一键变色功能。未来,同样的技术或许也可能应用于宝马新车型内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