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觉醒,CES告诉我们:智能化内卷远未结束。
导语网通社评论 智能化内卷远未结束,车展代表当下,CES代表未来。
2023年,AI人工智能技术飞速发展,智能化领域被注入了强心针。但仍有一些从业者发出感叹,认为智能化没得可卷了。
然而,几天前开幕的CES 2024,再次震撼到了我们。宝马的XREAL Air 2眼镜、奔驰的全新的MB.OS车机、大陆的水晶座舱,这些前沿科技,让我们惊叹之余,也为汽车行业的发展,赋予了更多想象力。
接下来,我们将分为“上”和“下”两篇文章,分别为大家带来CES 2024中,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两个部分的内容。
发展放缓是假象?
刚刚过去的2023年,其实整体量产上车的智能化技术水平是总体放缓的。一方面,自动驾驶的预期在那里,大家已经兑现得差不多了。另一方面,随着智能座舱中8295芯片的装车,算力几乎到顶,能卷的方面看似不多了。
同时,之前在智能化方面稍稍落后的一些车企,在这一年也悄悄追赶了上来。特别是传统大厂,反攻的速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智能座舱方面,由于去年AI技术的全面大爆发,这次CES上我们看到大众、宝马、奔驰的车机纷纷接入大模型,这个是在情理之中的,功能我们也能想象到。生成式大模型上车,最大的利用价值就在于让语音系统从一个指令的执行者,慢慢变成驾乘过程中的参与者,能够带来一些有创造力的功能体验。
其实从大模型广泛铺开到上车,这个时间是非常短的,奔驰仅仅用了半年就把ChatGPT装到了车上。其实,对于一项技术的车规级应用,这种速度有些太快了。
我们看到很多车规级技术,比如一些应用在消费级电子产品上的芯片,使用到车上可能要滞后2-3年。因为对于车规级技术来说,最稳的一般都会比最新的好。
车辆智能化方面,比如一些搭载首发芯片、首发技术的车型,让这些技术落地发挥作用的过程,一般都会很漫长,甚至是成为车辆最大的短板。比如,极氪001之前首发的Mobileye Q5h芯片。
相近的问题在车辆硬件方面也有类似的案例,比如早期大众集团的DSG双离合稳定性问题,前两代EA888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稳定性问题。
德系“觉醒”了?
宝马在CES展上,一直都是传统品牌中比较活跃的存在。
座舱方面,宝马集团今年首次展示了通过XREAL Air 2增强现实眼镜提升驾驶体验。戴上眼镜之后,用户可以直观感受到在“XREAL Air 2”中,可以将导航指令、危险警告、娱乐内容、充电站信息以及停车情况等功能,以可视化的方式融入真实环境中。
也就是戴着AR眼镜开车,功能展现非常炫酷,更像是带着战斗机飞行员的头盔开车。
这款XREAL Air 2增强现实眼镜在交互性方面,带来了非常大提升。其实,我认为更适合在实现高阶自动驾驶之后,再去研究它的可量产性。因为如此多的交互信息,对于一般驾驶者来说,有些“太丰富”了,过多的信息反而可能成为干扰项。而到了自动驾驶阶段,这种产品技术可以增强娱乐性和交互性。
宝马近几年一直在VR、AR、座舱投影等方面努力,去年的CES上带来的概念车,让整个前挡风玻璃成为HUD屏幕。在今后的量产车上,宝马可能会取消仪表盘和中控屏,全面使用投影技术。这让我们也看到了一向被大家称为在内饰方面不上心的宝马,开始在座舱体验方面颠覆以往了。
在座舱设计方面,梅赛德斯-奔驰的设计一直都是行业的风向标。从W222代S级的双联屏,再到EQS和全新E级车型的大屏设计,一直引领着行业发展。
在CES 2024上,梅赛德斯-奔驰发布了全新的MB.OS车机系统,这套系统融入了AI人工智能,还将更多的音视频、游戏等应用程序融合进去,这套全新系统将在新一代CLA上首发。
MB.OS与当前的MBUX信息娱乐系统相比,能够做到更快、更高效。MB.OS会搭载全新虚拟助手,它会提供更自然的语音反馈和对话。此外,MB.OS还将会配备最新的3D导航系统。这一次,奔驰引入了更强大的游戏引擎来提供更清晰、更复杂的功能。
这套奔驰座舱的设计风格,可能还会延续3-5年的时间。所以接下来要卷的就是技术,8295芯片用上之后,就要看系统的易用度了。至于奔驰能把主动化的智能化开发到何等程度,我们拭目以待。
上面我们提到奔驰的座舱设计,一直独树一帜,领先行业。但是在大屏时代,他们的想象空间确实是有些匮乏了。而大陆集团带来的座舱,可以说为豪华品牌指明了下一阶段设计的方向。
水晶挡杆、水晶按键、水晶氛围灯饰板,这些都已经不新鲜了。这一次,大陆集团正式发布了一款与施华洛世奇Mobility合作打造的水晶大屏,可以说是比较有颠覆性的设计,相当于全车都是HUD屏幕。
这种设计风格非常适合用在超豪华车型的座舱内,甚至一些新势力的新贵们,也可以尝试搭载,绝对是自带流量。虽然说实现起来应该不是很复杂,但是想通过车规级的安全性测试,可能还有一些难度。虽然水晶和玻璃的成分区别不大,但是水晶装饰件在车内会让光有不规则的散射问题,可能会影响驾驶安全。
提到供应商,就不得不说另一位巨头——博世。博世这次带来了新型跨域计算平台,用几台中央车载计算机把车上的多个系统功能整合在一起,也就是实现舱驾一体。博世采用芯片解耦(multi-SoC)策略,使得新车载计算机在设计时,可采用来自不同制造商的芯片,把多个芯片集中到一起,打造一个完整的大脑。
内卷的方向找对了吗?
舱驾一体这件事,行业内已经提了不少年,最近两年发布的英伟达Thor芯片和地平线征程5芯片,也都有舱驾一体的冗余。可即便新势力们在智能化领域卷得这么凶,我们还是没有看到真正落地舱驾一体技术的车型,基本上还都是智驾和智舱割裂开。
其实真正想做的话,是肯定能够落地的,不过有一个疑问横在这里,就是“实现舱驾一体对于目前的整车智能化来说,有多大意义?”
这确实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把两个割裂的系统融合在一起,前期的成本肯定低不了,但是用户的实际体验提升可能与付出的成本不成正比。而目前绝大部分车型的利润,可能无法承担舱驾一体开发带来的成本上涨,所以舱驾一体可能还会搁置一段时间。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的“没什么意义、看不懂、看不清”,才正是科技突破的重要方向。很多需求曾经也是不存在的,正是有企业为市场创造出了需求,才让我们如今的市场如此丰富。
过去还有人说智能驾驶没用、AI人工智能没必要发展,如今我们已经离不开这些产业技术了。这也就说明了,“现在我们认为没意义的,未来都可能打我们的脸”。
如今,国内很多车企都在车机互联、车家互联方面开始发力,还有把全场景智能化生态互联作为新的突破口。
华为、魅族、小米的全场景生态进展迅速,而这里面小米的互联可能是更受关注的。华为鸿蒙生态固然很强,赋能的车型越来越多,但是毕竟华为没有造车,而小米是真真正正自己造车了。而且小米生态下的产品比华为要更为丰富,所以小米的澎湃OS互联体验如何,可能会代表着目前国内在这方面的最强实力。
这一次我们也看到了国外厂商在这部分的发力,现代起亚联手三星电子,借助三星SmartThings物联网平台,用户可以通过SmartThings连接访问“家到车”和“车到家”服务。
三星电子还宣布它的智能家居合作伙伴中,已经包括了特斯拉、现代、起亚、捷尼赛思等。三星作为手机行业内的巨头,虽然在国内的份额已经不多,但是它的技术水平依然不容小觑。
当然,其实除了三星以外,大家更关心的可能是苹果何时能做出一个颠覆行业的互联体验。苹果的“泰坦”造车计划已经运作了十几年,至今我们还没有看到Apple Car。真的很难想象苹果在憋什么样的大招,还是已经江郎才尽了。
暂告一段落:
在AI技术大爆炸的当下,智能座舱的内卷还在继续,之前可能是新势力们“抢跑”的太多了。如今传统品牌还有各大供应商们,开始逐一启动、奋起反攻。在全行业依然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相信下一个“iPhone”时刻已经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