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幼学之年,小鹏汽车能否草木逢春?
小鹏的2024年,以销量低迷开场;下半年月销量将达3-4万辆,能否成真
导语网通社评论 1月交付8250辆,2月交付4545辆。当看到小鹏汽车1月和2月销量时,我的第一反应是,下滑居然如此严重。
记得去年何小鹏在一季度的财报会上曾说过,6月上市的小鹏G6将成为中国20至30万元新能源SUV市场热销爆款,带动小鹏汽车总交付量在三季度同比和环比取得远高于行业增长速度,成为组织架构调整后的第一个销量拐点。
当时我的想法是,是否过于乐观了。
一向说到做到的何小鹏又一次没放空炮。2023年,小鹏汽车的月销量逐月攀升。随着路上的G6越来越多,小鹏汽车三季度月销量增速明显提升,四季度更是连续三个月销量超过2万辆。
如此态势,仿佛2021年的新势力销冠又回来了。
2024年1月31日,何小鹏曾在微博表示,小鹏X9一月积压了上万订单,所以G9的供应也受到了影响。同时,他还透露,X9的核心卡点解决了,春节会全力加班,快速提升产能。
2月,小鹏汽车销量不到5000辆,其中全新车型X9占了1488辆。也就是说,抛开X9,小鹏汽车的其他车型全部哑火。
8天假期,让这个春节显得很长,车市受挫,是意料中之事。即便是去年风光了一年的理想,2月销量相比去年12月,也是折半有余。
2024年,是小鹏汽车的第十个年头,在如此开局下,小鹏汽车能在剩余的10个月里扭转乾坤吗?
据网通社近期获得的消息,X9的个别供应链瓶颈也已得到解决,3月开始,产能将大幅提升,此外,小鹏汽车的新平台、新车型将从三季度开始密集发布,下半年至少有两款爆款车型交付。从目前的信息来看,一款将是与滴滴合作共同推出的15万元左右A级纯电车MONA,另一款则是近期传出的全新纯电轿车F57。
目前有小鹏汽车供应商已按照下半年每月3-4万辆做产量准备。如果下半年月销量真能升至3-4万,那么小鹏汽车2024年28万的销量目标,并不是随口说说。
虽然此时做出判断还为时尚早,但在我看来,至少在核心技术、内部管理,以及外部合作三个维度,小鹏汽车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并保持期待。
一招鲜能否吃遍天?
靠互联网成为人生赢家的何小鹏,或许对智能化有天然的嗅觉。当他在国外看到特斯拉,就坚定了汽车的发展将走向纯电+智驾。
对于智驾的执着和判断,他不容任何人质疑。智驾对他来说,不是营销噱头,而是一定要做成的目标。
XPilot作为小鹏的第一代智驾系统,通过迭代升级,分别推出了泊车、高速、城市三个场景的辅助驾驶功能,但都需要基于高精地图;而第二代智驾系统XNGP,依然是针对这三个场景的辅助驾驶功能,最大的不同是不再依赖高精地图。
在All in造车时,何小鹏没有赶上太多关于首款车的研发和设计,在两次“回炉”、四年打磨之下,小鹏G3带着小鹏汽车第一代智能驾驶系统XPliot 2.5上市。
那个年代,能将单车道辅助驾驶功能做好已是不易,XPliot 2.5则让G3拥有多车道辅助驾驶功能以及自动泊车功能。其中,如今仍然被很多新车视为卖点的打灯变道功能,早在五年前就已经出现在G3上。
在G3研发时期,新势力这个词还没有流行起来,更多时候,这些新晋加入造车的企业被称之为互联网造车。
上市后的小鹏G3在XPilot 2.5的加持下,迅速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其中很大原因是,在小鹏G3身上确实拥有很多特斯拉Model 3的身影,特别是智能驾驶方面。
G3不仅让小鹏摆脱了乐视、游侠等PPT造车阵营,也让小鹏的智驾系统正式落地,成为其品牌和产品最鲜明的标签。
与李斌和李想不同,何小鹏在汽车领域完全是个“门外汉”。
虽然G3的量产上市,足够让何小鹏兴奋,但不可否认,在用户和媒体的“放大镜”下,这款车只能称得上是昙花一现。
2019年,何小鹏和他的小鹏汽车只专注做两件事:卖车,找钱。但融资不顺利,G3销量平平,让其度过了看似光鲜、实则心酸的2019年。
如果让我从2024年的视角回头看“蔚小理”, 我认为, “新势力三强”或“新势力三傻”的组合永远属于他们,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无论他们哥儿三销量多惨、资金多紧张,蔚来的服务、理想的产品定义以及小鹏的智驾,都是他们各自不会停止的追求。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他们起家时就坚持的立命之本。
2020年,被不少业界人士称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元年。这一年,小鹏P7上市,八个月后,高速NGP上车。
与如今主流自主品牌开放城市NOA的时间对比,小鹏仅比蔚来晚了3个月,比理想早了近1年,比长城的毫末智行早了4个月。除此之外,阿维塔在2022年12月开放该功能、智己、腾势、问界均在2023年才开放。
P7作为小鹏的第二款车,带来了太多惊喜,是当年关注度最高的车型之一,上市前的“在线撩汉”,给很多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正是因为P7对于当时的小鹏,在品牌形象上和产品力上都有大幅提升,所以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其智驾方面的新进展。
P7搭载的XPilot 3.0让其拥有了高速NGP功能,也让用户在有高精地图的高速路和快速路上行驶时,可以以车为主、人为辅。
在自动超越慢车、自动限速调节、优先车道选择等基础场景上,增加更适合中国道路状况的交通锥识别与避让、大货车规避、夜间超车提醒、故障车辆避让、拥堵道路跟车等特殊场景。这些功能场景在今天,被很多厂家包装成了“更像人”的驾驶,而这些,小鹏2020年就实现了。
不可否认,在2021年时,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刚开始扩大,高速NGP略显超前。同时,由于存在出错率,安全性方面无法得到绝对保证,所以在用户应用层面,意义相对不大。
但对小鹏的智驾水平来说,高速NGP继续放大了其领先的智驾标签。
小鹏P7上市后,迅速成为小鹏的热销车型,也扩大了小鹏智驾的影响力。趁热打铁,小鹏推出了有望进一步走量的小鹏P5,同时,为了搭载再上一个台阶的智驾系统,设计团队让该车成为全球首款搭载激光雷达的量产车。
XPilot的第三级,城市NGP随P5而出,但并没有像前两款车和前两个智驾技术那样引起关注。
就在高速NGP推出时,何小鹏和他的智驾团队或许已经意识到,有图智驾在地图成本和道路信息及时更新方面,有天然劣势。从那时起,小鹏智驾团队开始进行基于BEV+Transformer的XNGP的研发。值得一提的是,BEV+Transformer这个概念,直至2023年才被行业频繁提及。
在2023年的小鹏1024科技日上,两个“臭搞技术的”火了,他们带来的小鹏第二代智驾技术XNGP,率先切换到不依赖高精地图的高阶智能辅助驾驶,也让智能驾驶离终极更近了一步。
对一个事情是否上心,看做这个事的人是否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即可。
根据小鹏智驾团队对XNGP的规划,其进化历程共有三个阶段,2024年正是第三阶段,XNGP将进化至终极形态,实现智能辅助驾驶全场景打通,从起点停车位到终点停车位,全程都可以使用智能导航辅助驾驶。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家中和上班的地方都有固定停车位,那么上下班开车这事,将由XNGP完成,而你,只是辅助帮忙。
至此,在智驾的道路上,小鹏又一次遥遥领先。而在我看来,即将进化成终极形态的XNGP已经非常接近无人驾驶了。
何小鹏曾在去年1024科技日上喊出,到去年12月31日将完成全量开放50城。
这一次,他依旧没放空炮。12月28日、52城,小鹏XNGP的2023年全量开放KPI提前且超额完成。
今年1月1日X9发布会上,小鹏汽车再次高调宣布,在已全量发布52城的基础上,再新增191城,总覆盖数量达到243城。
据小鹏汽车官方数据,2024年1月26日至2月26日,小鹏车主春运智驾总里程达69,777,180公里,单日最高智驾总里程接近400万公里,单人单日最高智驾行驶近1,800公里。
对于智驾,小鹏的野心是“全球化”的。小鹏汽车表示,2024年内,XNGP将实现全国主要城市路网全覆盖,并面向全球开始研发高速NGP,2025年面向全球开始研发XNGP。
何小鹏曾表示,中国的路况非常特殊,唯有自行搭建感知团队才能做出真正的差异化,才能真正掌握节奏,更为重要的是,在未来的竞争当中,一定是比谁更快响应的。
对于始终坚持的智能驾驶,何小鹏的愿景是彻底改变驾驶的方式,他希望有一天,人们不再是手握方向盘,眼看前方开车,而是享受自动驾驶带来的惊喜。
如此愿景,即便放在今天,仍为时尚早。纵使现在的智驾水平远超5年前,但依旧没有太多消费者为了智驾而下单,或许这也是小鹏汽车智驾水平不断突破,但仍未能转化成销量的原因。
但是,谁又能说的准,何小鹏的愿景成真的这一天,是否会比想象来的早?
何小鹏的决心与果断
作为小鹏汽车的灵魂人物,何小鹏的行事风格一定程度直接影响着小鹏汽车的发展。
偶然的成功靠运气,结果通常是“怎么上去就怎么下来”;必然的成功靠能力,结果可复制且高度无上限。
此前,何小鹏以互联网人+投资人的心态进入造车领域时,似乎并没有注意到造车远比想象中的困难多的多。
对于首款车的BETA版,坊间流传着一个段子。在这款车下线时,有两类员工哭了。从传统车企来到小鹏汽车的人哭着说,“我的车下线能开了,虽然很丑”;从互联网转投造车的人哭着说,“这是什么呀”,在他们眼中,这款车与宝马等豪华品牌的车差太远了。
在车圈摸爬滚打几年后,使他对造车产生了敬畏。
在正式All in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小鹏汽车的发展看似一切正常。特别是在小鹏P7大获成功、小鹏汽车年销量逐年上升之际,企业内的一切问题并没有暴露出来。
2021年新势力销冠,到2022年势头转衰,让何小鹏意识到,隐患正在逐渐显现。王凤英的到来,对于何小鹏的企业管理和小鹏汽车的长期发展,至关重要。
深耕造车领域30年,让王凤英拥有极为丰富的管理经验。内部反腐、渠道调整,随着她的到来,拉开了序幕,也让我感叹,不愧是汽车界的铁娘子,加入小鹏后虽鲜有公开露面,但一出手则直指根源。
能选中王凤英,并在其到来后真正放权,足见何小鹏的格局与魄力。或许他非常清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从来都是成功的必要因素。
王凤英加盟小鹏,或许是何小鹏进行内部调整的关键一步,也是最后一步。在她到来之前,小鹏汽车已经于2022年四季度开始进行组织构架大调整。
五大委员会,三个产品矩阵组织,主要面向产品研发,而财经平台则主要解决与钱有关的问题。
这一波操作,业界的声音不一,但从结果来看,小鹏汽车2023年的销量继续创新高了,并且实现了四季度连续三个月销量过2万的壮举。
哪吒汽车CEO张勇在高合汽车暴雷后第一时间表达了对其创始人丁磊的尊重。然而,包括何小鹏在内,哪位创始人不值得我们尊敬呢?
对于智驾,他坚守执念;对于困境,他毫不躲闪;对于问题,他果断处理。
如果未来的某一天,人们真的“不再是手握方向盘,眼看前方开车,而是享受自动驾驶带来的惊喜”,那么何小鹏一定是实现这一幕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大众相信小鹏 我们相信大众
关于造车这件事,你永远可以相信大众。
经历了百年造车的洗礼,今天的大众对于行业发展的判断、合作伙伴潜力的洞察都称得上绝对精准。
至少,我是这样评价大众的。
在大众加速电气化转型之际,不少业界人士喊出,大众怕失去中国市场而被动转型。事实真的如此吗?
换个角度看,大众或许是想利用中国的合作伙伴和新能源供应链,帮助自己实现快速转型。毕竟以大众在全球燃油车市场的体量,想完全依靠自己转型,势必将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时间,其中,时间对于企业的价值不亚于利润。
去年7月底大众与小鹏达成战略合作的消息,绝对可以载入中国汽车发展的史册。1月,贝瑞德与何小鹏的隔空连线,展现了双方融洽的合作正在进行中,同时也向我们明示了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各自的“付出与回报”。
2月最后一天,大众与小鹏再次共同宣布,双方签署了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联合开发协议。这份协议中,对于小鹏来说,含金量最高的信息,当属共用零部件联合采购计划。
以大众的体量,在与供应商议价时,拥有绝对话语权。签订协议,标志着小鹏获得了大众采购零部件的成本价以及采购权,这对一直寻求降本的小鹏来说,绝对是实质性利好。
“在中国,为中国”,是我在2023年从国际造车巨头中听到最多且最相同的发展战略。这其中,一方面包含了他们依然认可中国市场的潜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他们对中国新能源技术在现阶段发展水平的认可。
对大众而言,中国新势力从零开始,在毫无包袱的情况下,持续高效地创新与试错。时至今日,他们在新能源领域的成就,已经可以实质性地帮助大众加速电气化转型。特别是在智驾方面,是大众的短板,也正好是小鹏最鲜明的长板。
对小鹏而言,作为新势力中的智驾领头羊,新能源技术和智驾技术已经不再是阻碍其继续向前的瓶颈,资金、生产制造的工艺、面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以及成本管控的经验才是其目前的短板。
或许一份成本构成清单放到何小鹏面前,一切都是优秀的,但是到了大众面前,可优化的项目有很多。
毕竟在造车这件事上,大众的研究已经超过一百年,而小鹏汽车和何小鹏还没超过十年。
用4.99%的股权,换来了补足短板的机会,这笔交易对于小鹏来说,相当于用最小成本获得了无价之宝。同时,在双方联合造车、共同工作的过程中,小鹏人亦可学习到大众各方面先进的方法和经验。
写在最后
UC在十周年之际,以超过40亿美元的价格被何小鹏卖掉了,他本人也因此实现了财务自由。
小鹏汽车在十周年之际,大概率不会易主,相反,其将在何小鹏的带领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或许这一次,他本人将与企业共同登上新的高峰。
2015年,十个人左右的团队从零起步,在摸索中开始造车,至2019年首款车交付,何小鹏与他的小鹏汽车完成了从0到1。
如今,何小鹏与他的小鹏汽车正在经历着1到10。
开年的销量低迷,引发不少人对小鹏汽车2024年唱衰,但是在我看来,去年内部一系列地震级的调整,效果还没完全显现出来。
10岁的小鹏汽车,还不具备抵御整体市场走弱带来的影响,甚至会放大整体市场带来的影响。但从近五年小鹏汽车的销量来看,无论年中如何不被看好,其年销量确实在持续创新高。
十年之际,剩余10个月,小鹏汽车能来到28万辆的高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