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极卷时代,五菱欲以技术实力提升品牌价值
赵奕凡:我们会在技术层面,不停的强调自己的技术能力,夯实自己的技术基础,进一步提高品牌的溢价。
导语网通社访谈 4月25日,五菱星光共创版双车齐发,震撼上市!新车提供纯电、插混两种动力形式。
作为天舆架构D平台首款超A级双动力车型,五菱星光插混率先吹响号角,上市至今销量突破52000辆,跻身15万内插电式混动轿车榜前3。
总有星光在路上!五菱致力为用户提供极致“质价比”的产品,基于强有力的架构平台和技术储备,伴随共创版双车上市,五菱星光正式完成了双动力产品布局,带给用户从城市到远途出行的多样化选择。
车展期间,产品创新中心/产品营销中心总经理赵奕凡、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邵杰、驱动平台首席技术官黄元毅、五菱品牌与市场总监思行共同与媒体进行了深度交流。
交流期间,产品创新中心/产品营销中心总经理赵奕凡表示,我们会在技术层面,不停的强调自己的技术能力,夯实自己的技术基础,进一步提高品牌的溢价。
以下为访谈实录:
思行:各位朋友们早上好,先和大家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思行,负责五菱市场的工作,介绍一下各位领导。第一位是产品创业中心和营销中心的总经理赵奕凡总,首席技术官,刚才发布会上聊的天舆架构的底盘,主要就是黄首席负责,智能平台首席技术官,去年的神炼电池和今天和大家见面的2C快充都是邵杰来负责的。
刚才的价格已经发布了,价格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赵总在柳州飞过来之前给我打电话说,先不要着急做,我打个飞滴过来,给你说一下新的价格,这个价格昨天下午改的。
赵奕凡:这家企业定价格,都是两分钟就改变一次。
思行:7.98万-10.28万元价格区间,还是比较有竞争力的。接下来的时间,留给三位总经理和首席,大家主要问他们,核心能力都在三位手上。
媒体:技术层面看到了五菱有神炼电池、天舆架构,也是技术方面新的突破,现在市场上更多的是智能化,我想问一下智能化路径上,五菱后续会怎么做?针对于星光,在营销方面后续有哪些举措?同时会做哪些拉动用户的工作?
赵奕凡:现在智能化发布的时候分两个品牌,一个是五菱品牌,一个是宝骏品牌,实际上天舆架构的体系会共同赋能这两个品牌,是整个企业的技术架构。
那在在智能这一块,有一个灵眸智驾,对于宝骏是用的双目,类似和大疆合作的系统,我们现在是单目的摄象头,现在五菱汽车是单目摄象头,更多会走实用性,质价比的路线,宝骏更多是智能化质驾比路线。针对两个不同人群做不同的等级分类。
所以我们会根据五菱和宝骏品牌的定位,去做不同的技术赋能。
媒体:了解一下随着星光一系列产品的上市,后续在营销方面有哪些工作要做,围绕用户做,有哪那些工作?
思行:后续会把纯电作为核心的产品做整体的营销,大的方向还是产品力上的优势,会重点突出让大家理解和了解,参观工厂等等,更多是想通过大家实地的参观,更多的传递给用户,缤果产品有大量用户群体,也会邀请这些用户一起深刻地了解技术和产品上的能力,大方向是这样的。
赵奕凡:在星光,我们叫做星光共创版,可以做一个剧透,去年11月份上市,在今年的现在推出了星光共创版。后面将要推出缤果的共创版等一系列的共创版出来。
共创版是什么呢?叫做与您共创,星光5.2万用户使用过程中,会进行一些直连,我们的新一代开发时,在去年底从公司来说项目还是OP了,后面发现用户对于充电时间的需求、动力的需求、造型的需求,整个尾部的趋势比较拖大,包括转向灯比较小,结合用户需求,也是联动技术中心做了快速的改变。
举个例子,我们整个车尾把保险杠做了更新,黑边显的不那么累赘。充电时间和其他竞品差不多的30%—80%,30分钟时间,通过对电解液的改质,升到15分钟,并且第三方媒体公测来看,这个级别充电非常快的一个存在。
除此之外,可以看到很多用户抱怨,最高车速用不用的到无所谓,但是一定要有。最高车速进行了升级,从最早开发的100千瓦,最终上市升级到了150千瓦。同样PH1最早只有150公里/小时,到现在是185公里/小时,所有对产品的改进都是从用户中来的,所以叫做与您共创版本。
今年一系列迭代开发,继续秉持共创理念,开发更多好的产品,与用户共创。
我个人开了实验车跑了一趟高速,我觉得没有ADS不行,所以我要求一定要开发出来,星光就是与您共创的成功。
媒体:看到开年李总来了以后,叫五菱要告别神车时代,我们印象中的五菱制造了很多神车,这些神车火了以后,从巅峰衰落的比较快,告别神车时代以后怎么走,怎么思考,请赵总给我们回答一下谢谢!
赵奕凡:确实在今年总经理新春寄语来看,是非常卷的时代,对于公司应对卷的时代,叫做天下武装为快不破。以往都是一个神车的概念,无论是微光、宏光、之光,三光已经是深入人心了,但是到目前为止,乘用车时代里面,我们提出来了天下武装为快不破,以架构为基础,以体验为核心。天舆架构目前在公司布局了四大平台,包括S、M、L、D平台,D平台就是一车双动力的平台,针对四个平台,引申出非常多的车型。
星光的2023-2024款推出时间大概不到半年时间,得益于在架构上的深耕。什么叫做以体验为核心呢?当车子投放到市场里,用户对车子有更多诉求出来,如何在短期尽快满足一个用户的需求,而不是重新造一款车,未来会围绕单一爆品的思维持续打磨一款好产品应对市场的卷。
媒体:第一个关于技术的问题,刚刚发布的双动力产品,价格上没有对手。其实只要有实体的零部件就一定有成本,不可能无限降低,从五菱的角度,本身通过很大的量从供应商拿到更低的价格之外,从技术的维度,从其他模块技术研发的维度,用哪些方式达成更低的成本,从而实现我们极低的指导价格,能不能举几个例子?
邵杰:成本是永恒的话题,五菱的成本得益于成本的控制,随着这么多年对成本的理解,回到研发的本质,成本最重要还是设计出来的。
这么几年,五菱在技术团队、技术中心扎根,深耕自研,以前更多是直接采购,但是现在在这个模式基础上,从前到后不断的在孵化,和我们战略合作的,从前期前段生成的定义开始,不是随便买一个大路货,是围绕用户的需求,前端做好定义,背后从研发验证,包括整个供应链的建设。基于在柳州新能源的供应链体系建设是非常好的,光电池柳州就是50多G的产能,前十的伙伴都在柳州落户。
本来柳州就是非常好的传统车供应链的城市,现在完美转型到以新能源为主的体系。还有一个重要的集成,以前是单一的零部件,现在是整车全系统,功能的融合,信号的融合,在这个维度上,也能把一些不必要的不产生价值的东西,很好的在设计维度就已经管控。
在并行式的研发,把大家没有必要的重复工作,还有以架构平台化理念,开发一代产品就是在一代车型上广泛应用,不用纠结定点哪一个车型,大家整体研发的积极性,为大部分拉起来了,即可以做到成本很好的控制还可以做到赵总说的为快不破。
媒体:第二个问题,关于品牌。价格战对消费者是喜闻乐见的,目前价格已经见底了,北京车展关键节点上,结合发布的特别低的价格五菱接下来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价格战?
赵奕凡:我们肯定是以积极且乐观的态度,与中国的所有车企一起向汽车强国奋进!这是五菱的态度。
媒体:我的问题五菱的车每款车都是双车战略,纯电和插混都有,因为在研发或者架构上面,既然是插混和纯电化互相兼顾但是不够极致,但是在未来越做越大的过程中,这些横扫面积很广的车型,销量不见得很好,因为越来越贵的车型,需要更精准的打击,但是打击精准点的背后,市场可能很大,或者以后的车型有没有专做纯电或者插混车型,不是双车战略车型。
黄元毅:首先说一下架构的理念,首先每一个零部件开始,汽车有那么多功能和性能,每一个零部件到整车的总成,系统的工程方法,让每一个零部件实现最优化设计,理念的引领就是即要把零部件做到最优化,每一个系统在研发体系里,也是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第一动力,也和我们供应商伙伴共同投资了430亿,共同打造了省部级的广西新能源实验室。也有那么多院士的团队,一起实现了每一个系统技术的优化,只要我们把每一个系统的技术实现了最优化,我们前期会把每一个系统,就像电机、电池,会把电芯标准化,做到最好。
希望每一个交给用户的技术,都是高品质、高可靠性的。前面说为什么能够实现这么快的产品开发的时间,其实我们在后面做了很多,每一个子系统的优化,只要把这些弄好,不管是一车双动力,还是纯电,我们都可以把这些系统实现最优化组合,满足低成本和规模化的需求,从而实现我们交给用户的产品,是品质可靠的。
赵奕凡:针对大型车可能有单一能源的模式,越大的车出行半径越广,后面是不是会往一车双动力走,还是单一动力的设计呢?
这样来说,在架构这一块,有SMLD四个平台,有些平台做纯电,有些平台是做一车双动力的,会根据用户需求,能力共创。如果用户在这个场景里面,需要的是PHEV,未来我要做纯电还是PHEV,架构只是其中一个基础,最终决定开发什么样的产品,一切从用户需求来,用户的场景来,去决定只开发双动力,还是只开发纯电。
媒体:我最大的疑问,看到五菱的车一直在降价,已经突破了自己心理的底线和预期了,我担心的是,不断的降价对于消费者来说,从10万降到9万可能很兴奋,9万降到8万的时候,可能不那么兴奋了。反而可能在市场上,大家会觉得你之前赚的太多了,我的意思是说,降价卖车是很辛苦的办法。有没有会出一些新品牌的计划,或者能别这么辛苦,因为我真的挺喜欢五菱,看你们这么降价也是挺着急的,他们好象觉得你们只值这些钱,能不能形成正向的方向,而不是一直辛苦的降价卖车。
赵奕凡:这也是我们现在想把五菱品牌打造起来,去年2023年在星光发布之前,你也说五菱开始讲技术了。从最早马卡龙到缤果,做销售的时候,是以情绪价值为主线的传播和推广。从去年到现在,逐步开始讲技术了,我们想把五菱品牌逐步打造成一个讲技术的,也是所谓的质价比的品牌。
现在到终端,为什么在不停的卷价格,其实也是说了,这是为了应对市场的竞争格局一起来做。五菱品牌真的是深入人心,乘用车品类如何让五菱的品牌价值逐步的往上升,确实是不能卷价格,我们会在技术层面方面,不停的强调自己的技术能力,夯实自己的技术基础,进一步提高品牌的溢价。
五菱一直拿的是规模的红利,目前品牌向上的过程中,需要积极应对整个市场的竞争格局。
媒体:五菱汽车今年在新产品的规划上是什么?有哪些新车会发布,发布的时间节点是怎样?
赵奕凡:我们今年会有老车型的共创版,基本上会在6月份、7月份发布。一款全新车型是SUV,公告已经出来了,会在7月份发布,下半年发布一款SUV,一车双动力的车。剩下五菱品牌还会有第四代宏光Mini的孵化。
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磅的产品,可以剧透一下,五菱神车宏光,会推出全新一代。
媒体:星光是在A级赛道上,A级赛道其实是有竞争潜力的,这个场馆里很多都在A级赛道上的车。一个是插混,一个是纯电,是一开始就要推两款,还是先推一款卖的最好的看一看,再根据用户的调研增加呢?因为纯电增长的趋势好象没有插混增幅那么猛。
赵奕凡:实际上刚刚说的,本来PHEV开发的时候,我们的推广节奏,整个战略是先推出PHEV,去年考虑了季节因素,11、12月份用户长距离购买需求增加,刚好推出来的节奏比较好一点。第二点为什么没有推,是因为冬季,续航里程的焦虑,我们一般认为,春暖花开再来推纯电更好一点,实际上我们推出插混,得到用户很多声音,去帮助对纯电产品做修正和迭代。
当时也是比较好的节奏了,刚刚所说的,纯电确实是很早开发出来的,当时还是100千瓦的电机和1C充电电池。智能辅助驾驶系统也是没有的,包括整个造型、转向灯都有用户吐槽的地方,基于这些做了快速的改进,才推出了新一代的五菱星光,考虑销售节奏和用户需求。
媒体:纯电和插混的电芯标准不一样,电芯是自研的吗?还是说有内供的比例呢?
邵杰:五菱从早期的mini,那时候是和合作伙伴一起,可以看到,内部加了一个标准化的电芯。五菱在电池的标准和定义引领上面,在业内是一个小潜在的隐性的手和大家共创。
我们苗部长的新书《换道赛车》,好几个篇章提到了五菱新能源,其中一个篇章讲到第一标准化电池时,着重强调了以五菱为主导引领的标准化电芯的潮流。现在看到马卡龙系列,规格是我们引领定义的,基本成为行业里面类似于5号、7号电池的存在。小型车转到A级家轿,从纯电到混合动力。
背后定义到现在的2C,研发的性能标准定义、尺寸都深度参与,自己也有合资公司做电芯。整体要看大家怎么理解,是一个共创,和车的主题很像,核心的目标也是在共创的基础上,大家并行的去做,希望引领标准化电芯,带动整个行业销量,这样降本的幅度更快。
另外一个维度,围绕用户体验打造的系统级和整车级的验证体系,包括充分发挥已经有160多万台的新能源车的实实在在的用户数据,是我们通过7、8年积累下来的宝贵数据财富,这个模块希望和大家贡献电池大模型,也会赋能电池的快速开发。我们还是比较可靠的电池研发体系。
媒体:五菱在出海方面,已经在印尼取得了成功。今年在出海方面有没有新的规划和进展?
赵奕凡:出海这一块,目前整个出海相当于有KD和整车,我们是上汽通用五菱,其实是以五菱直营渠道出海,印尼辐射其他国家,比如说泰国等等;再比如说一款宝骏云朵在香港也取得了授权。实际上在未来,五菱的直营会以印尼为中心辐射东南亚国家去践行国家一代一路的政策。
除此之外,我们在印度名爵还有一个工厂,在通用借雪弗兰标出海,目前有一个非常好的南美市场,在墨西哥连续3年,整个增幅都超过50%以上,其中一款车,海外叫310C,就是一款雪弗兰的轿车,已经成为细分轿车第一的销量。
总的来说三块,第一通过印尼,以五菱品牌形式辐射东南亚国家。另外在印度有一个名爵出海,第三是通过雪弗兰辐射南美,包括中亚、北非等等。
媒体:第一是定单问题,大盘在4月份以后没有大的增长,看数据反而在收缩,请教一下,三线市场你们能看到的定单,是在增长还是什么趋势?
第二是请教一下,星光这款车,纯电和插混销量是什么样的关系?
第三秦L马上上市,第二代DM-i如果配上,会给这个车带来什么影响,简单评估一下。
赵奕凡:第一是讲三线市场定单的事情,目前看,4月份大盘恢复不及预期,各级市场都是一样的,三四级的定单也是一样的。第一是车企的降价潮,导致用户观望情绪激增,另外国家政策一直在说今年有置换补贴,政策性的影响以及降价潮都会让用户的观望态度延续,另外是季节性的影响,今年4月份清明假期比较长,也会存在一定影响,影响到销量。
对中国车市都会有这样的影响,不仅仅是五菱。我们认为,到五一假期前的一周,各地小型车展逐步推出,我们认为用户的观望情绪会缩减。所以我们认为5月份将会迎来一个小高峰。
第二个问题,星光的EV和PHEV是两个不同的用户群体,但是A级家轿市场里面,PHEV受众会更多,初步来看,我们认为EV、PHEV的比重是1:3、1:4的比例关系。
第三比亚迪确实是非常成功的企业,五菱一直像国内标杆学习,您说秦L要上市,但是从目前的定义和产品的定位,秦L所在的细分市场空间,可能和星光不在一个空间,我认为秦L是补充秦PLUS之前的价格区间。
媒体:前两天试驾了星空这款车,非常喜欢,也期待这款车能够大卖。我有一个问题,五菱汽车离不开政府的支持,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在公务车也是很重视的,尤其是执法执勤的公车租赁板块,想问一下,公车租赁,今年有没有什么发展的战略和方向。
赵奕凡:政府这一块的合作,我不是参与很多,但是我们确实有一个子公司会做商业模式的创新,您刚刚说的公务车租赁业务基本会放在这个商业模式创新板块,而不是在整个传统的销售板块,相当于独立销售的业务,公车租赁因为每个单位只有车补。
第二个公务车应该是对新能源的渗透率要求比较高,通过车补的形式,推动一些租赁业务,一方面响应国家号召,公务车更多用新能源,同时更好的去让机关单位能够更好的享受绿色出行,更便捷的享受绿色出行,所以我们推出了公务车租赁业务。
媒体:game boy车型两年没有更新了,上海是比较特殊的市场,停车位非常紧张,基本会用game boy代步,我的一些拍摄场景可能会用410缤果,其实我不需要两辆车,更想要这个尺寸、更长续航的车型,想问一下,各位领导会不会后续有这样的车型出现,据我所知,也不会有超过200、300续航的车型。
还有一个问题,MPV比较火,希望看到五菱有一个能够像星光这样比较炸弹型的价格,性价比高的MPV出现,不知道有没有规划?
赵奕凡:我喜欢你拍的节油比赛视频,因为星程的节油比赛,首先感谢一下,因为星程我是作为总工开发的,那个也是一年多前,第一个是会不会在宏光mini平台上面开发一个长续航的车子,先说S架构是有基础的,是可以开发的。如果用户有需求,是可以迭代出来的,这是OK的。
第二就是MPV,我们已经在布局了,希望后续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质价比的MPV。因为MPV对于五菱来说,就是从宏光开始就是,想重新梳理一下五菱做MPV的品牌,应该很快会和大家见面。
媒体:推出两款新车上市,对这两款车的销量预期是什么样的?您刚才讲3、4月份销量不及预期,对于今年全年这两款车销量预期是什么样的?
第二车型规划,后期是否有更多的,针对不同细分领域的车型来呈现。
第三个问题,五菱怎么看当年价格战下的国内车市,在未来的发展中,怎么应对,怎么再创宏光mini的神话?
赵奕凡:第一是销量预期,在去年11月份刚刚上市的时候,11、12月份就到了1万台,1月份持续保持1万台的能力。2月份销量也还不错,到了3月份,确实是因为价格卷的问题,销量会有点起伏,针对这个,快速的推出了星光的双车,叫做共创版双车,销量预期还是脚踏实地,先回归到12月份、1月份的水平,再努力的往上攀登。
全年我对这个车型比较期待,还需要和团队一起看一看,先看短期内,怎么快速让双车回归到1月份销量的水平。说全年,我是比较期待这个车能够再往上冲一冲。
所谓的车企价格战,因为今年是特别卷的一年,五菱的应对不是通过降配降本,或者是降性能降本,实际上新能源时代,我们认为通过技术去做降本的空间还是很巨大的,他不像发动机时代,这个成本已经降到底了,我认为价格还有很大的空间下降,为了应对现在如此之卷,我们是需要加大技术研发,这个研发最终的本质,我认为一定是加量不加价的本质,我的技术能力的提升,新能源构建性能的提升,所带来的应该是价格的降低。
相当于我降价提性能,我认为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旋律,和原来的发动机一样,想想以前发动机的发展,整个燃烧效率那么低,后来随着发动机的性能提升,但是发动机的成本反而下降了。
我认为新能源汽车应对价格战一定是通过加大技术的研发,提升整个系统的性能,并且实现降本。
媒体:关于未来产品细分的规划。
赵奕凡:会有,现在有五菱和宝骏品牌,五菱更多打的实用,追求性价比、智驾比的用户,在更细分的市场,或者个性化需求用户,会用宝骏品牌孵化产品。
媒体:对于五菱来说,咱们自己对外只做人民的五菱,人民的五菱在大众眼里看来,是平民化的品牌,这几年国内各大车企都在单独推出高端化品牌,谋求向上,刚刚采访也有车企老总说从下往上,出不了领军的高端化品牌,出不来头部。
五菱是否会像其他车企一样,谋求更高端,或者是推出一个相对高端的品牌来实现往上走的路径。
赵奕凡:新的品牌,刚刚说的所有车企都是希望自己品牌有很大的溢价能力,都希望是向上的。五菱对于新品牌的建设,其实就是宝骏的品牌建设方面很有耐心,也会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把品牌价值孵化起来。如果说一下拔的特别高,五菱目前不具备这个基础条件。
媒体:刚刚讲了很多关于价格战的问题,今年来看,流量战、舆论战在车圈里面打的也比较严峻。
现在很多CEO下场直播,不管是技术研发、营销市场,还是部分负责人开始纷纷开微博,发表自己对行业看法等等。想问一下,“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做什么”,对于传统车企来说,新的流量战其实也带来了很多挑战,五菱怎么看流量战?第二怎么应对?
思行:目前各家车企都非常重视流量和关注度,甚至是话题,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我们也非常重视这个事情,所以我们也有很多同事和领导,不管在微博还是抖音,以图文和短视频内容更多传递观点和想法。个人对这一块的看法,流量或者关注度能够引起大家的议论和讨论,但是核心是产品做背书,基于这些才能做讨论和关注度。
流量确实是有正面和负面,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相对来说,比较诚实的,我有的东西肯定会和大家说,暂时没有的不会提前预售产品,为了赢取关注度去说一年之后大概能够做的到,一年之后说忘记了,不会产生放鸽子的,不会有博流量的关注度,不会产生今天讲话明天打脸,对企业没有特别大意义的曝光和影响力,我们大概是这样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