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超纲碰撞闯关,关关难过关关过
纯电车型的被动安全测试不只是碰撞的瞬间,更要看碰撞后的反应。如果发生车舱变形,起火自燃等等情况都不能算过关。
导语纯电车型的被动安全测试不只是碰撞的瞬间,更要看碰撞后的反应。如果发生车舱变形,起火自燃等等情况都不能算过关。而在一汽-大众 ID.7 VIZZION 冲向两个障碍物之前,谁也预料不到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
尽管撞击现场相当惨烈,但ID.7 VIZZION的一系列表现显然扛下了所有的冲击,给新能源车型上演了一场教科书式的超纲安全性测试。
这是近日由新华社客户端和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汽车安全技术中心联合举办SUPER CRASH超级试验,旨在模拟匝道隔离带碰撞(或是树木和电线杆这类路边的柱状物体)的事故工况,ID.7 VIZZION不仅要以65公里/小时的时速撞向柱状障碍物,同时还要剐蹭底部电池包,其难度和危险系数远超国内常规碰撞测试标准。
四大挑战难上加难
根据中国汽研工程师的介绍,国内目前的碰撞测试主要是100%正面碰撞,40%和25%的偏置碰撞测试,速度通常是50公里/小时,而且撞击的障碍物多为平面障碍物,另外剐蹭底盘的测试速度标准为30公里/小时。
那么此次试验相比常规测主要有四大挑战,第一是撞击的初始时速更快,撞击力度更大,第二是撞击障碍物采用了复合工况,包括了柱撞和拖底剐蹭两种碰撞,第三是正面撞击障碍物为圆柱体,相比平面障碍物的接触面积大幅减少,当车速持续加快,与圆柱发生碰撞的瞬间,车头将会承受巨大的压强;第四个则是柱状障碍物的碰撞轨迹恰好躲开了左右两端前纵梁的缓冲,因此,这次测试一方面对车身结构的考验更为严苛,另一方面,对电池的结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还原整个碰撞的真实效果,ID7. VIZZION的前排还放置了两个试验标准配重假人,以此模拟事故发生时的总重量,更可以围绕碰撞后假人的情况,观察车辆碰撞对于乘员的保护程度。
开局很刺激 结局很“硬核”
从碰撞的结果来,ID7. VIZZION撞击瞬间的车速高达65.483公里/小时,随即双闪第一时间亮起,车头部分外观件严重损毁,柱状障碍物严重嵌入前机舱。实际上,由于柱状障碍物的接触面积很小,车身结构两侧的纵梁无法发挥效能,所以副车架承受了最主要的撞击力度,其中副车架的横梁已经严重弯曲但没有断裂,两边的纵梁也没有变形,足以说明高强度钢和车身力学结构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撞击首先被副车架拦截,巨大的撞击能量通过车身结构向后传递,减少撞击对乘员的伤害。
虽然车头部分已经惨不忍睹,但是整个乘员舱,包括前端的A柱、B柱和C柱几乎看不出变形,因此四个车门和行李箱盖都可以正常打开,蜂窝式腔体边框加强梁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全车电器电路系统还能正常工作。此外,半隐藏式的门把手设计,从外部拉门的时候更快捷,便于施救。从这个细节体现出大众对于造车的理解是一切从安全出发。
从车内情况看,前排气囊,两侧头部气帘全部打开,从气囊与假人接触的面积来说,安全带等约束系统及时工作,确保假人能够牢固锁定在座椅上,座椅没有发生明显的位移。由于防火墙的阻隔,机舱没有零件侵入乘员舱内,确保了假人腿部的空间和安全。此外,前排的大屏没有破损和飞溅,并在撞击瞬间及时触发了E-Call的呼叫,可以说对乘员的保护也很到位。
当然,这次碰撞的另一个难度极大的考验来自底部障碍物对电池拖底剐撞。高度175mm的障碍物直接撞击电池的底壳,拖刮长度几乎是电池包的三分之二。电池包外壳仅有一点“皮外伤”,壳体几乎没有大的形变和挤压状态,除了电池包边框的缺口和底部的划痕,没有其他的异样。从外部来看,电池边框其实扛下了大部分冲击。这得益于边框的高强度铝合金材质的坚固以及空腔结构的缓冲吸能作用。同时,车身没有漏电情况发生,动力电池的高压电及时切断,而且电池包温度一直保持在26-29摄氏度之间,说明电池没有发生漏液和短路,更不存在发热燃烧的情况。
结语
从整个试验的结果来看,挑战还是相当成功的。同时,这次SUPER CRASH超级试验的工况可以说既有事实参考性,又有不可预知的风险性,可以说是国内首次高难度的碰撞试验,对于新能源车的安全性是一次有着重要意义的实践。
而作为本次测试的主角,一汽-大众 ID.7 VIZZION的结构安全,电池安全,电控系统安全,以及约束系统都经受住了严苛的考验,不仅顺利通过了中国汽研SUPER CRASH 超级试验的重重难关,也证明了其安全可靠的品质,为消费者选购纯电轿车增添了一份信心,更重要的是,它也为新能源车的安全标准打了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