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满电-新能源汽车>车圈第二大歪风邪气:要颜值,不要底裤

车圈第二大歪风邪气:要颜值,不要底裤

何仑2024-09-18 10:00:40加关注

在汽车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有进步,但严重不足,加上互联网迭代思维带坏了节奏,导致行业风气进一步败坏,已是积重难返。

导语

——车市热点问答(第276期)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何仑

2015年起,荣威、MG、观致、吉利、广汽传祺比亚迪等品牌先后推出了一系列设计出色的全新车型,中国汽车品牌开始了原创设计的新阶段(参见《中国汽车设计“弯道超车”?》、《设计,自主品牌的第二步》)。到2023年4月的上海车展,中国汽车设计水平达到了一个高峰,设计出色的新车已经让人有点眼花缭乱了(参见《上海车展凸显汽车业三大标志性变化》)。

但仅仅一年后,北京车展上各种设计“同样出色”的新车就开始扎堆批发,好赖难分了,审美疲劳了,以至于刚入行且自信满满的小米CEO雷军惊呼:车圈的同质化内卷让人“挺绝望的”(参见《北京车展,“挺绝望的”盛宴?》)。设计同质化这股歪风邪气到底是哪来的?

满电

问:现在很多电车的同质化设计已经严重到了这种地步,视频或图片中那些在街头自燃、断轴、失控的电车,只要车标被马赛克或人为遮挡,你就甭想猜出这是哪个品牌的哪款车。您怎么看?

答:这是同质化设计的危害之一——一款问题车长得像一款好车,哪怕只是轮廓像或局部像,只要把车标遮住,在别人眼里就好赖不分了,什么家族不家族的设计语言、设计元素,都长在别人家孩子身上了,谁跟谁呀,可能是某,可能是某某,也可能是某某某,无所谓啦,反正都是电车、烂车。于是,几颗老鼠屎的效应就来了。当然,如果仅仅长得像,但问题车的车标不被厂家和有关部门协同遮住,情况会好些(参见《中国汽车进入“某”时代?》)。

问:有专家说,本以为汽车设计山寨时代已经过去了,没想到又卷土重来了,而且不像前辈那样做贼心虚、不事张扬,而是大张旗鼓、理直气壮,不少消费者还趋之若鹜,比如某某品牌的某7。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就不能不抄吗?

答:还真不能,必须抄,不抄就没法活。因为很多电车品牌奉行的是互联网迭代思维,讲究一个“快”字,要快速推出新车,快速占领市场,没那么多钱、没那个能耐、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搞一个原创而且卖相好的设计,只能看中一款或几款好卖的设计,赶紧就抄,现在的3D激光扫描仪也使逆向设计开发变得极为方便高效,又没什么实实在在的法律风险,有关部门可以网开几面;舆论压力也不是事儿,一些品牌靠着在数码圈里积累起来的泼天流量优势、宗教品牌效应、巨量粉丝和媒体资源,以爱国之名就可以兴风作浪、逆转舆情。所以,一些品牌干起抄袭这种脏活来不仅有恃无恐,还能自信满满。

于是,形成了一股歪风邪气——车要颜值必须抄,没啥风险;企业不要底裤没关系,有人遮着。被这股歪风邪气裹挟,大家一起抄、相互抄,东抄抄西抄抄,抄轮廓、抄局部、抄底盘、抄内饰,抄得不亦乐乎、昏天黑地、设计大同,以至于一般人都搞不清有些设计最初的原创到底是谁了。

满电

问:应该说,保时捷对中国汽车设计有突出贡献,不少设计“灵感”都来自保时捷的SUV、轿跑车。其实抄也就抄了,但就怕只抄表面、抄框架,不抄人家的材质、用料和内部工艺,看不见的地方尽是垃圾。这种车最坑人,会要人命的。

答:也能理解抄袭者,他们要是对一款好车里里外外一起抄,不折不扣地抄,成本就太高啦,从他们实际上的目标用户那里没可能赚回来,所以只能选择那些表面上最讨巧的地方抄(参见《国产保时捷”牵出车史旧案》)。

好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东风标致不久前在成都车展上搞了一个现场直播的拆车秀,就是要向公众证明:“金玉其表,败絮其中”虽然比较流行,但与我无关。这真是悲哀——中国汽车品牌发展到今天,竟然逼得外资品牌要用这种方式与其划清界限!

十几年前,汽车媒体对一些自主品牌车型有个说法叫:远看几十万,近看十几万,进去一看几万。我看现在对一些品牌要有个新说法:远看几十万,近看几十万,进去一看十几万,下面一看几万,拆开以后最好别看。

满电

问:这样肆无忌惮地抄下去,保时捷、路虎这类国际品牌活该倒霉也就算了,谁让它们是外来户呢,绝大部分市场也在国外,但像上汽、吉利、比亚迪这类原创设计比较出色的自主品牌就麻烦大了,刚出一款高颜值的车,还没卖热乎呢,相似设计的竞品就开卖了,还比你便宜,结果会不会是劣币驱逐良币?还会有多少品牌花大钱、费时费力搞原创设计?怎样刹住这股损人利己的歪风邪气?

答:这个很难。现在,互联网迭代思维主导下的疯狂内卷已经到了这种地步,对很多积淀不足的品牌来说,不快速推出新车、跟不上对手节奏马上死,快速推出新车、跟上对手节奏缓期死,哪里还有心思、有时间、有钱搞什么原创设计?

中国汽车原创设计出现倒退,最根本的原因是在汽车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虽有进步,但严重不足,加上互联网迭代思维带坏了节奏,导致行业风气进一步败坏,已经是积重难返了。所以,有关部门的当务之急是完善相关法律,尽早拿几个典型的、影响力大的相关案例开刀,而且要不惜代价;与此同时,要在法律框架内给媒体充分的自由,以便对抄袭之风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让其无地自容。

文章标签:汽车行业责任编辑:奚筱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