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满电-新能源汽车首页

找到约216条相关结果

车市走向的相关文章

车市5月份环比增长9.6% 可持续吗?

汽车作为除房产之外的居民大件消费商品,5月车市的表现是否预示着我们已经走出了之前的低迷?

行业2023-06-18 15:27:53

同比增长35.5% 上汽大通MAXUS 5月零售超1.7万辆

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5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174.2万辆,同比增长28.6%,环比增长7.3%,整体车市明显复苏。

新车2023-06-17 14:36:43

从全地形到全场景 场地试驾路虎发现运动版

SUV热潮在中国车市持续火爆,中型SUV一直是各大豪华品牌的必争之地,在试驾发现运动版这款车越野后,我心里的小鹿乱撞。

评测2023-05-31 14:53:04

4月车企销量:平稳期看不到增长趋势

当下车市局势,作为消费者,你更愿意做等等党,还是迅速出击购得心仪车辆?

行业2023-05-19 17:52:29

4月乘用车销量同比大涨60% 比亚迪放慢脚步

虽多家汽车集团出现销量同、环比双增长,但乘用车市尚未恢复活力,阵痛仍在继续。

行业2023-05-18 18:26:36

3月汽车集团销量:日本品牌“很受伤”

上海车展的卷有目共睹,但仅仅是个开始,车市大乱斗的帷幕刚刚拉开,好戏还在后面。

行业2023-04-30 18:18:59

3月合资车企销量:神龙汽车“开怀大笑”

神龙汽车的3月是疯狂的,随即引发出合资车企的一系列问题。如何转型成了各家难题,但合资车企依然是车市中一股强劲的力量。

行业2023-04-28 22:50:46

3月车企销量排行:自主领衔增长、合资一片哀嚎

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中国车市刚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促销战,但这丝毫未影响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快速增长的步伐。

行业2023-04-27 17:21:34

车市一季度:销量同比下降12.7% "价格战"不灵了?

在传统燃油车占比持续下跌、新能源车占比不断攀升的智能电动化时代,寄希望单纯依靠降价带来销量和市占率的提升,在未来难以奏效。

行业2023-04-27 14:13:03

对话大众集团高层:中国市场意义非凡

“面对中国车市快速的创新与变革,中国区也被赋予了更多决策的自主权。管理董事会董事贝瑞德坐镇中国市场,可以直接做出很多决策,加速相关流程。”

明星人物2023-04-21 12:10:40

上一页 1 2 3 4 5 6 ... 下一页共216条 跳至第

热门搜索关键词

热门文章排行

更多
1特斯拉焕新Model Y开启预售 预售价26.35万元起
特斯拉焕新Model Y开启预售 预售价26.35万元起

1月10日,焕新Model Y正式登陆特斯拉中国官网,同时上线首发版车型,预售价26.35万-30.35万元。

2近半年首次!新能源车渗透率跌破50%
近半年首次!新能源车渗透率跌破50%

2025年已经到来,新能源车渗透率将有怎么样的变化?

3最新数据!新能源车渗透率跌破50%,拐点来了?
最新数据!新能源车渗透率跌破50%,拐点来了?

12月新能源车月度渗透率已连续4个月环比下滑,并跌至50%以下。

4迈腾众享款280TSI豪华型上市 一口价14.98万元
迈腾众享款280TSI豪华型上市 一口价14.98万元

1月9日,迈腾众享款280TSI豪华型正式上市,新车不仅采用了经典的设计,并升级了15项配置,一口价14.98万元。

5极氪007GT官图发布 预计第二季度上市
极氪007GT官图发布 预计第二季度上市

日前,极氪007GT官图正式发布,新车作为极氪第二款猎装车,沿袭极氪猎装设计语言,预计第二季度上市。

6比亚迪夏售价24.98万起,MPV“三大件”全给到位
比亚迪夏售价24.98万起,MPV“三大件”全给到位

比亚迪夏售价区间24.98万-30.98万元,配备冰箱彩电大沙发,并全系标配DiPilot 100天神之眼高阶智驾系统。

7吉利发布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
吉利发布行业首个“智能汽车全域AI”技术体系

基于AI原生OS构建,覆盖了C端消费者、B端企业服务以及空天地一体的智能生态

8宝马首发超感智能座舱 将于2025年底新车上应用
宝马首发超感智能座舱 将于2025年底新车上应用

1月8日,宝马在2025年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全球首发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BMW首创全景iDrive和BMW新世代操作系统X。

9天工平台+九章智能 红旗天工08上市23.98万元起
天工平台+九章智能 红旗天工08上市23.98万元起

1月17日,红旗天工08正式上市,新车共计推出5款车型,售价区间23.98-33.98万元。

10「卷述2024」磨牙吮血之时,他们变了
「卷述2024」磨牙吮血之时,他们变了

自主品牌奋力突围、国企大厂战略转变、外资巨头革新求存,2024年,为了更好的活下去,他们都做出了改变。